文/东方亦落
最近,央视报道了一则有关网络诈骗的新闻。犯罪嫌疑人以“早起挑战团”等公众号平台为基地,收取用户保证金,然后打卡的人可以瓜分没打卡的人的保证金。这规则看起来公平而诱人,然而后台数据早被操纵者篡改,大量的保证金落入幕后操纵者之手,真正分发到用户手中的寥寥无几。
虽然保证金的门槛只有10元,然而有利可图的规则让许多人将其当成了一个投资项目,一次性投入几千甚至上万者亦不在少数,这起骗局短时间内就遍及了全国20多个省市,涉案金额超出3000万。
实际上此类骗局只要稍加分析就很容易识别,然而上当的人却是“前赴后继”。但是这绝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傻钱多”,背后折射出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所面临的焦虑,以及这种焦虑催生出的打卡模式背后的“畸形心态”。现在各种平台中“打卡”应用数不胜数,这与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紧密关联。然而这种模式对我们真的有用吗?身处移动互联网“打卡时代”的我们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一、打卡应用与骗局不在少数,我们已身处“打卡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中国农耕社会延续千年的习惯,然而在走上现代化道路仅仅数十年之后, “早起”却成为了极其困难的事情,各种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和先进的智能设备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戴着面具活在人群中,只有万籁俱寂之后的夜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许多人熬夜的理由甚至是“在自己的时间里睡觉很‘亏’”。
然而正所谓“晚睡一时爽,早起火葬场”,即使你享受了熬夜的快乐,但是第二天依然要工作学习劳动,熬夜过后的体力脑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你完成这些任务。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近年来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熬夜的危害和健康的重要性,于是相当一部分人开始着意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
因而“早起打卡”这种小程序和应用就借着这股风满地跑,微信上一搜一大把,还有的公众号甚至推出“VIP免打卡,领取固定收益”的服务,如“投资1000元,8天预计利益64元”。这已经不单纯是“打卡”了,甚至已经可以看作是“集资”,这其中许多还没有相关的资质,那就是妥妥的“非法集资”。
有人会说,这只是一种投资,但事实上它是不会成为投资项目的。因为它无法产生利润,而只是依赖吸纳用户的保证金,然后再通过修改程序的方式将用户的保证金收入囊中。
从表面上看,只要付出一点保证金就能督促自己早起同时还有钱赚,似乎是一种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然而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类似的骗局也日渐增加,而且会在短时间内产生“裂变”的效果,而“早起签到”这一骗局在其本身的表现形式方面也更为含蓄、复杂和隐蔽,让人防不胜防。
如果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骗局真的不算高明,那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用户上当?其实从本质上来讲,谁都不可能完全成为“局外人”,我们早已身处“打卡时代”。
近年来,打卡成为一个热词,而且不是仅限于话题讨论的那种。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平台中通过各种“花式打卡”展现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早起、健身、旅游、摄影、学习…只要是个事都可以演化成打卡,在这个时代,打卡已然成为一种潮流。
虽然有人利用这种潮流设计骗局,但淘宝、京东等不少正规平台中也是有打卡功能的。淘宝中有“早起挑战赛”,同样是以押金支付的形式参与瓜分奖金,京东金融里有“1元参与”的早起打卡板块,微博、支付宝、同程等应用中也都有类似的打卡活动。
这些互联网公司推出打卡机制主要是希望以此吸引更多流量并提升用户活跃度,而收取的保证金额度也极低,反而是一些小型公司推出的打卡程序和应用有着严重的诱导用户分利的意味,早就偏离了“打卡激励”的初衷,安全与公平性都无法保障,风险也随之增加。
鉴于此次事件是从公众号和小程序中发酵,腾讯也做出了回应,表示一直在打击这类行为,公众号在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内容进行审核,目前已发现并删除此类文章3180篇,封禁及处理帐号813个。在小程序方面,微信在多个环节进行运营核查并配以技术手段监控,对违规行为会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在浩浩荡荡的“打卡大潮”中,乘虚而入者不在少数。虽说骗局终有被戳破之日,然而移动互联网的推动让这种骗局覆盖面更广,*伤力也更大。而这种“*伤力”其实是利用了人们对打卡的一些迫切的需求以及焦虑的心态。
二、“打卡”模式倍受青睐,热衷打卡到底是为了什么?通常来说,“打卡”分为几种模式。第一种是比较广泛的任务型打卡,就是在各大平台的打卡板块里获得积分、奖金等等,激励自己的同时也赚些外快。第二种是颇为流行的分享式打卡,可以分享读书、运动、美食等方面的心得,以兴趣爱好为主。还有一种就是比较随意的打卡,一般是一张图配上几句优美的或带有激励色彩的文字,在社交平台中留下痕迹,并对自身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打卡确实能起到激励人们努力上进的作用。正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功要通过坚持才能获得,而打卡能记录每天一点一滴的努力,许多人在打卡之后看完了在书架上堆积多年未看的书,背完了平时不想背的单词,也有很多人每天打卡健身,最后收获理想中的成果。
但是在这个充满压力和焦虑的时代,相当一部分人打卡“目的不纯”,有的是为了赚取押金,有的是为了在社交平台上炫耀,还有的纯粹就是跟风。有多少人每天在跑步、听英语、看书等各种活动中打卡,但实际上什么都没做?又有多少人在打卡引来朋友关注之后感到压力倍增?
现代人在社会飞速进步的过程中产生焦虑,于是假装自己在健身、在学习、在早睡早起,只是为了在社交平台中营造出一个积极努力的假象,各种互联网平台中打卡板块的火爆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这种焦虑捧起来的,甚至那些骗局也是如此。然而那些打给别人看的卡,最终都会变成打在自己心上的痛和前进路上的坑。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带着投机的心理加入打卡这个圈子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人会交几千甚至几万的押金。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模式确实可行,但商家大多数时候都要比用户精明,加之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很容易当局者迷,也就让一些不法之徒有机可乘,最终落得受骗的下场。
从本质上来看,打卡是能够促进自身更快地完成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想要借助打卡养成良好习惯的初衷并没有错,然而当打卡变成了一种浮于表面的形式、一种跟风的方式、甚至是滋生骗局的温床之时,就已经背离了打卡的本意。
这个时代压力无处不在,由压力衍生的焦虑也逐渐蔓延开来,并藉由互联网发酵得更为迅速。因此人们不得不寻找对抗焦虑的办法,打卡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当我们被打卡“绑架”之后,这种焦虑的程度只会更甚。
其实打卡本身并无对错可言,但对于打卡,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加以选择。毕竟在互联网中打卡只是一种培养良好习惯的手段,而通过打卡攀比,或者是为了打卡而打卡,或许都只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一种习惯性的选择,学生时代被成绩束缚,长大之后被打卡束缚,就好像那个活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实际上打卡不应该是给别人看的,真正的成功不是靠这种“假性努力”就可以得来的。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督促和激励自己坚持下去,它可以是打卡,也可以是其他。与其在人前费心“表演”,不如根据目标付诸实际行动。想健身跑不了十公里就先从一公里开始,想学英语背不了一百个单词就先从十个开始。
当然也可以用打卡作为动力,但重要的并不是通过别人的夸赞来满足虚荣,而是自己真正从中汲取了知识、获得了健康,体会到努力的快乐。与投机、炫耀、跟风等相比,这才应该是打卡的终极目标,也才能减少被焦虑“绑架”,甚至身陷骗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