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水减压方法,40米潜水减压方法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4-02-01 14:32:52

一般来说,常用的减压方法,根据使用的呼吸介质、减压过程,分为三种:纯氧减压法、阶段减压法和水面减压法。

深潜水减压方法,40米潜水减压方法(1)

1、纯氧减压法

早在19世纪初期,就已经有人发现,在减压过程中通过吸用纯氧来缩短减压时间,并降低减压病的发病率。不过,吸用纯氧不当会造成氧中毒,所以,直到多年后,经过对氧中毒机理的研究探索,特别是积累了高压氧合理使用的丰富经验后,“吸氧减压法”才得以推广使用。随后在1933年,国外正式发布了第一个吸氧减压表。

目前,吸氧减压的方法广泛运用在潜水后的减压过程中。该减压方法一般用于18米以内深度的减压。由于呼吸的纯氧与周围环境压力相等,这样既能避免气泡产生,也不会因为内外气压不平衡而造成挤压伤害或者肺部、中耳和鼻窦等气腔的气压伤。使用纯氧进行减压时,有一点必须注意:一定要谨防氧中毒事件发生。一旦发现身体出现类似氧敏感实验为阳性的症状,必须立刻停止纯氧治疗,改用空气减压。

深潜水减压方法,40米潜水减压方法(2)

2、水下阶段减压法

水下阶段减压法又称为等速减压法,它要求潜水员以缓慢的速度下潜到目标作业深度,结束后用均匀且缓慢的速度上升出水。减压过程在水下进行,主要分为上升、停留、再上升、再停留,直至返回水面,减压过程方结束。使用的呼吸介质可以是压缩空气,也可使用医用氧气。一般建议在吸用纯氧期间可以间歇呼吸若*空气,减压时间则是相同深度情况下采用空气为呼吸气体进行减压所需停留时间的一半。

然而,随着潜水深度、水下停留时间长度的不断增加,该减压方法慢慢出现了一些弊端—一是阶段加压法并无法有效地预防减压病的发生,二来,减压时以固定的缓慢速度上升并不符合惰性气体脱饱和的规律。所以,该减压法目前已不多用,即便是在饱和潜水减压等必须使用的情况下,相应的程序也做出了很多的改进,以确保安全性。在实施阶段减压法时,潜水员必须尽可能快速地下潜,以增加水下实际工作时间。

深潜水减压方法,40米潜水减压方法(3)

3、水面减压法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的减压过程是在水面进行的,减压的全部或大部分过程均在水面加压舱内较为安全的环境中完成。采用这种减压方法时,潜水员可以从≤12米的深处直接上升出水,只需在最后停留站处完成安全停留即可。

理论上来说,这样从水中直接到水面的出水过程是违反安全潜水的原则的,因为潜水员在上升出水的过程中并未进行必要的减压,则体内惰性气体与周围环境压力的比值会视情况超过人体的安全承受极限,从而在体内形成气泡并导致减压病。但是,有研究证明,只要潜水员在上升出水过程中减少活动,出水后能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加压舱进行减压过程,即重新曝露于高气压条件下,就可以确保体内的惰性气体不会产生气泡;如果是体内已经产生有气泡、但是还未达到形成减压病所必须的体积量时,重新进入高压环境能够促使这些已有气泡不断压缩并别切分分解,再度溶于血液、组织内。所以,水面减压法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实施水面减压法时,为了确保潜水员体内的惰性气体的饱和度及张力在安全限度内,所以并需严格遵守水面减压法对于潜水深度和各深度的水下停留时间的相关规定,不可存有侥幸心理。

采用这种减压法有很多的好处,它适用于某些当特殊情况发生、潜水员无法按阶段减压法实施减压时。比如,水温较低、天气寒冷、风浪过大、水流过急,迫使潜水员无法继续在水下停留减压;又或者是潜水员遇到意外(潜水服进水、水下生物攻击等)、潜水员放漂,无法继续工作并从容地减压等情况,均可采用水面减压法。但是,当潜水深度超过45米或停留时间超过适宜的潜水时间限度时,不建议采用这种减压方法。若是情况所迫,则采用水面吸氧减压、再进入加压舱的办法。

减压方式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深潜水减压方法,40米潜水减压方法(4)

不论是哪种选用哪一种减压办法,有几个因素都至关重要:

1、提供纯氧:吸氧的安全极限压力为280kPa。另外,为了充分延长吸氧时间、提高疗效,又可预防氧中毒,建议采用交替呼吸氧和空气的间歇吸氧法。吸氧前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可能出现的氧中毒症状,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都必须立刻停止纯氧供给,改用空气。在所有氧中毒的表现完全消去后15min可再继续吸氧,并按原治疗方案从中断吸氧处开始,继续进行。

2、时间:及时性在减压治疗中尤为重要,尤其是采用水面减压办法时。要尽可能缩短潜水员出水到进入高压舱之间的时间差,以免发生意外。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潜水行业不断发展,减压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为了避免相关情况发生,建议严格遵守事先制定的减压表,选用适宜的减压方案进行减压。特别是要在下潜之前尽量多的了解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毕竟这是关乎生命的严肃话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