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空回了趟老屋。
打开堂屋门,霉气扑面而来,太久没人住了,也没人打扫和通风,家什、物件上都履盖上了一层尘土,东屋的床上倒处是蜘蛛结的网,靠窗的缝纫机依旧是十五年如一日、静静的伫立在那里。
看到这台缝纫机,想到了五十年前的情景:
我们家这台缝纫机是全村第一台,买的时间大是1968年,爸在青海(部队)买的,从青海寄回到老家的笫一天,二十年间几乎每天都要用到,因为村里的老少爷们、叔叔、婶婶、大伯、大娘的缝缝补补都要用得上,妈那时也成了村里最受人爱戴的人,一是有人需要用钱了,三、五块,十块、八块的,妈一声不吭的就借给人家,妈也从不问什么时候还,二是村上的婚嫁,需要添置新衣服了,自然就想到了那台缝纫机了,所以那时晚上放学,大都是妈在放工后坐在缝纫机,趁着天没黑,加空给亲戚邻居缝补衣服,然后才是做饭。
也正是因为妈的勤劳和善邻才有了生产队时队里分的东西,邻居们都帮着妈用箩筐挑回家,分了地之后,也是邻居、村人帮忙犁地、耕种、收割。因此吧,从我记事起妈就告诉我,长大了要对这些达(叔)们、爷爷、婶婶、大伯、姆(大娘)们好一点,他们都帮过咱们家。
到了八十年代后,日子好过点了,村里的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也多起来,村人用的也少了,这机子也回到了买它时初衷:为我们一家人服务。再后来我们姊妹四个结婚工作后相继离开家,它也就成了妈和爸的陪伴,用的时候少,闲的时候多,几乎成了摆件,到如今就成了老物件。难免看到它,会想起从前,想起那个物资奇缺但精神上特富有的年代。
我把它从机箱里掏出来试了试,还是那小时候爱听的“嗒嗒嗒嗒嗒”的悦耳声音,一点毛病也没有,完好如初,实在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十年前用机油保养了一次,至今仍然是润滑,机配件全部运转正常,怪不得有好几次四舅非要弄去,说是要卖掉。
网上常有人说,若是时光能够倒流,你愿回到哪个年代,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穿越到自己的孩童时代,那年月,没有压力,没有竞争,全国人民都是如此,穷是穷,但都穷。#六七年代的心酸#
一月吃一次肉就很满足;
一个月看两次露天电影就很满足;
一年一身新衣就很满足;
一瓶劳动牌雪花高都能让人香两个月。
没网红,没整容,没有饲料猪、鸡、鸭,化肥少,肉是香的,人是真的,粮是纯的,酒也没勾兑的,所有东西都是纯、真、自然。
真想回到那个年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