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非血缘的人际关系,本质上都是合作关系,只有互利共赢才能建立和维持”。
以上是我的个人哲学,也是我经常对粉丝和求助者说的话。今早发现我的新浪微博被某大V被拉黑了,我就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
最开始追随她的时候,是被她的新浪博客吸引。作为情感专家,她分析问题的特点是“直击要害”,而不像其他情感专家那样强调“感情的作用”。这里有什么区别呢?几年以后,我才有能力对此进行总结,而结论正是本文开头那条个人哲学观点:要想建立和维持一段关系,“互利共赢”才是最重要的。而感情的作用只是这段关系的润滑剂,可以把一些小的矛盾模糊化处理,而不是一有矛盾就想要解除合约。但是,假如双方分歧太大,就是一方或双方觉得自己在这段关系中严重吃亏,那么感情的作用将杯水车薪。所以,一味强调用“感情”来解决问题在大多时候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都治不了),掩盖矛盾的同时也必然为以后埋下了越来越多的隐患。
后来,又追随她来到新浪微博。在起初(2014年)一段时间里,我在那里是很受欢迎的,也经常在她安排的抽奖活动中获奖。奖品都是她的粉丝提供的,比如咸菜、玛咖……因为她的粉丝多数为女性,所以经常会为“得奖的为什么不是我”而发生纠纷,指她没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而是“抽人唯亲”。她的回应也是直击要害:“抽奖的时候,你们都知道争先恐后;可在平时,你们为我提供了什么支持?有转发、评论和点赞吗?”
于是,我知道了自己的获奖原因,也知道了“她很需要这种方式的支持”。所以从那时起,对她的每一条问答进行转评赞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也能从其中感到快乐,这不就是互利共赢吗?
那里还有小插曲,比如“犬争”——她有晨跑的习惯,一次被遛狗不牵绳的惊吓到了,双方发生了口头争执。对方人仗狗势,她只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但这种退让仅限于现实世界,并不妨她在网络空间进行讨伐。就这件事,她写了一篇微博,隐晦地指“养狗者普遍有一种龌龊的念头”,于是激怒了众多爱狗者。对方以此为纽带组建了她的“扒皮”群,开始对她进行全方位的攻击。从感情上,我当然是支持她的:“职业咨询师又不是活雷锋,靠一技之长挣钱有什么好争议的?”
同时,对她的某些攻击也提醒了我——“你有职业资格认证吗?你是心理咨询师还是什么?”我才发现原来很多人是认证不认人的,这也是后来我考心理咨询师的原因。后来有的求助者向我咨询,头一句话就是:“你有证吗?”提供服务之后,我告诉她们:“实际上,这个证对我最大的用处就是回答你开始那个问题。假如没有证,我将不得不在撒谎和费尽口舌来解释之间做出选择”。
因为她的每条问答我都有参与,加上我写的《中国没有真正的女权主义者》、《男人为性而爱OR为爱而性》等文章也时常被她引用,所以她的粉丝也都知道了我。而我的评论往往是直击灵魂的,她的少数男粉和不缺乏理性的女粉对我的也是认同的,有的还成了我的粉丝,还有不少向我提问。因为她的粉丝越来越多,等待她的回复的时间也必然越来越长、收费也必然越来越高。但是问我的人多了将会产生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将不再视我为一个纯粹的支持者。
中间,也有人对我说:“你也是做这个的,再评论就不合适了”。我问对方:“你是她本人、还是代表她本人?如果是,我将尊重你的要求。如果不是,我只能说当初选择那样做是因为她明确表达了欢迎的态度。如果要我不那样做,除非她明确表达相反的态度”。
今天,我终于收到了“相反的态度”。这早在意料之中,所以内心没有因此产生一丝涟漪。“既要惜缘,也要随缘”是我的哲学信条,“不再互利共赢”就是需要随缘的时候。但至少在缘分来时我做到了珍惜,也非常感激这段成长的经历,让我对事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
或许,正是那几年的转评赞让她多忍了我几年,这就是所谓的“润滑剂”吧。果真如此,我要向她表达歉意,因为我只认“别人明确表达的态度”,而不是猜她究竟会怎样想。江湖路远,这里也祝她越做越好。同时再次提醒大家:有离开谁都能过得好的本事和自信,才能不以别人的态度来肯定或否定自己,幸福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