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哺乳动物一般会选择不喝海水
问题是海洋中只有海水啊,如果不喝海水会不会被活活渴死呢?
实际上,不喝海水并不代表就不摄入水分了。因为这些生物可以通过“干饭”来获取淡水,当食物进入它们体内之后,就能够被充分地代谢分解,最终变成它们身体所需的淡水。
需要注意的是,哺乳动物中也存在某些“过滤海水”的佼佼者,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鲸鱼。这家伙不但体型大,肾脏功能也强悍,所以可以在吞入海水之后进行过滤。在自身过滤及饮食摄入的作用下,鲸鱼并不会为淡水不足的问题而困扰。
鲸鱼的肾脏功能使其能够顺利排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海洋生物,还有一种生物比较特殊,那就是被科学家称之为“广盐性物种”。因为这些家伙,既能在淡水当中生活,也能进入半咸水水域,适应能力非常强。
神奇的“广盐性物种”广盐性物种当中大多数都是鱼类,它们对于水域中盐度的变化,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长江特有物种中华鲟,这家伙就属于广盐性物种。
中华鲟是广盐性物种
你以为它是淡水鱼,却想不到它在长成幼鲟之后,就会朝着大海奔去,因为淡水当中的营养物质没办法使其跨入另一个生长阶段。
并且这种生物从淡水进入海水和从海水进入淡水,会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节。以从淡水进入海水来说,它们的身体状态会从排水保盐转向排盐保水。在这种情况下,会开启适用于海洋的渗透压调节机制。
此过程中主要有三个调节途径,第一就是吞咽海水,让体内水代谢达到平衡。第二就是减少尿量,因为此时它们肾小管的通透性会增强。第三就是让自己鳃丝上的泌氯细胞发生细胞学变化,简言之就是使用皮质醇让其增生,从而更好地排出盐分。
广盐性物种为了适应淡水和海水,会启用两套调节机制
由此可见,动物们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悍的,尤其是广盐性物种,它们体内的这种神奇调节机制,可能是多年演化积累才得到的成果。
不难看出,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有“过滤海水然后摄入淡水的好方法”。那难道人类就没有进化出什么优势吗?我们真的一点儿海水都不能喝?
人真的不能喝海水吗?可能大多数人都听过一句话,叫做“喝海水还不如渴死”,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中的盐度大约是人血液盐度的3到4倍左右,而我们的肾脏又没有这么强悍,在这种情况下,海水摄入产生的盐分,会改变细胞和血液所需的水分,甚至影响人的大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