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数字化时代的演变,自微信诞生起,"小而美"的理念便从中闪现。2011年,微信初次面世,以其纯粹的通讯功能获得了"小而美"的美名。然而,岁月流转,微信不再满足于寥寥数项功能。时至今日,它已成为一个复杂庞大的"微信OS",占据着不菲的存储空间,甚至媲美3A级游戏的存储需求。
似乎,微信开发团队的做法并非致力于减少存储占用,而是在原有的应用架构中堆叠了更多新代码。不容否认,手机存储资源寥寥可见,不占用就有可能被其他应用攫取。微信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逐渐演化成了庞杂的"微信OS"。然而,这种庞杂不仅使得微信对手机性能的需求日益增加,甚至导致了旧设备无法支撑最新版本的微信。是忍无可忍,还是腾讯公司在某个契机下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最近终于迈出了一大步——然而,他们的重构目标不是微信,而是QQ NT。
那么,QQ NT究竟是何方神圣?
QQ的历史悠久,自OICQ时代起,它的界面设计便一直保留着两套风格:联系人/消息列表与聊天对话框。然而,这种菜单逻辑在如今的2023年已显得过于复杂,仿佛一场抽象而爆炸的视觉盛宴。设计上,一些元素的风格不统一,甚至界面中竟然存在两个二级菜单按钮。令人费解的是,正常认知中应是软件设置入口的右上方三点图标,在QQ中却变身为各种功能导航的入口,而真正的设置却被埋藏在左下角三条杠下。
不过,在新版QQ NT中,这两个界面得到了重大更新——它们居然合并成了一个。但这种大升级似乎与微信的PC版设计理念如出一辙。微信经历了许多年,为何QQ要在这个问题上迟迟不前?
编程界有个俚语叫"屎山",意指前人遗留的旧代码长久未更新,而你却要在这片废墟上继续搭建新房。然而,你无从得知哪里承载着承重,只能继续在这个"坑"里添土。QQ也是如此,长时间的积累使得修改变得力不从心。既然如此,不妨将废墟推倒,从头开始,重构一个新的结构。QQ NT应运而生。
QQ NT的技术图显示,后端采用了C 编写,而桌面前端则使用了Electron技术。C 是一种跨平台语言,稍作修改,同一套代码便可用于Android和iOS。而Electron则集成了Chromium,这是Chrome浏览器的内核,同时也是许多国产浏览器所采用的内核。不仅如此,一些软件如飞书、迅雷等也是基于Electron开发的。因此,安装了新版QQ,你的电脑仿佛多了一个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