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日至24日交节。《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0月24日1时20分迎来“霜降”节气。天气渐寒始于霜降,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1 全市气温下降
俗话说“霜降*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气渐冷;冻则有霜,大地因冷冻或将会产生初霜的现象。
霜降期间(10月24日至11月7日)我市主要天气过程如下:10月24日至10月25日,全市大部最低气温下降8℃左右;11月1日至11月4日,全市大部小雨或雨夹雪,降水过后,气温下降4至6℃;11月6日至11月8日,全市大部小雨或雨夹雪。
1 防寒保暖很重要
霜降节气,我市大部进入了深秋时节,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节气。霜降之后,天气逐渐由寒凉转为寒冷,大家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在饮食起居方面也要多加注意。
一是预防秋燥。虽然霜降已时至深秋,但“秋燥”并未完全消退。肺喜润而恶燥,所以要从饮食上加强调节:减少辛辣刺激物的摄入,尽量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南瓜等。屋内放置一些绿色的植物,每晚睡前在卧室的暖气片下放一盆清水,可以让空气变得温润,避免晨起后口鼻干燥。二是预防秋乏。秋天容易疲乏,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季多睡上一个小时左右,以助人体阴阳平衡和收敛神气,利于消除疲劳,增强强免疫力。
1 霜降并不一定会降“霜”
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标准。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
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因此霜降到来时,植物都失去生机。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不离,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所以,在霜降这个节气里,对我们生产生活影响大的是降温,而不是降霜。
我市出现历史最晚冰雹天气
据市气象局消息:10月22日21时左右,我市出现历史最晚强对流天气,雷暴、冰雹和阵雨齐聚。据市气象局统计,此次强对流天气出现时间为历史最晚(1951年建站以来)。1951年以来,我市强对流天气主要集中在5至8月,9月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概率较低,10月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次数少之又少,10月强对流天气主要集中在上中旬,仅1958年、1976年10月21日出现过强对流天气。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李蒙
校对:王文艳
审读:志伟
编委:郝飞
声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呼和浩特晚报官方微信”,违者本报将依法追责。版权联系电话:0471-6564069、656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