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的欧洲
1852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三世)在法国恢复了帝制。他想让法国走出拿破仑战争失败的阴影,重回国力巅峰。在拿破仑三世的宏伟计划中,科西嘉再一次被忽略了。
从1769至1870年,在被吞并的头100年间,科西嘉不受法国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缓慢,勉强维持在20万上下。但当地文化得以保存,“法国化”进程十分缓慢,科西嘉人并未产生强烈的独立念头。
所谓的“民族问题”更多是经济方面的诉求,这些诉求在法国其他少数民族省份或多或少也存在,例如居住在法国西部的布列塔尼人。
▲布列塔尼的位置(红色)
三、帝国弃子拿破仑三世治下的法国积极参与欧洲事务,试图重绘拿破仑一世的巅峰盛景。但法国的扩张与德意志统一运动迎头相撞,1871年,法国与试图统一德国的普鲁士爆发战争。法军战败,拿破仑三世被俘。
法国的战败也卸去了意大利统一的最后一块绊脚石(法国不想身边出现一个强大的意大利)。在撒丁王国主导下,意大利最终在1871年实现统一,建立了意大利王国。意大利文化仍在科西嘉占据主导,这让科西嘉陷入到尴尬的身份认同之中。
▲意大利统一
普法战争后,共和制再度取代君主制。法国共和政权对科西嘉文化十分抵触,总统去科西嘉时,一家销量百万的报纸以《总统去了野蛮人那里》为题进行报道。
共和国政府无意发展该岛经济,以交通建设为例,1840年,法国的七月王朝就规划了岛内五条主要道路;拿破仑三世建设了其中的几百公里,共和国政府则只修了100余公里。
▲科西嘉的老旧土路
连接岛上主要城市巴斯蒂亚和阿雅克肖的铁路1882年才动工,全线通车已经是12年以后的事了。
20世纪初,法兰西殖民帝国成型。由于家乡的落后,大批科西嘉人选择前往法属殖民地当“人上人”。法属殖民地的法国人中,科西嘉人占比达到24%。另有大批科西嘉人迁往邻近的法国马赛、尼斯等城市,在当地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科西嘉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