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启示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5-04 20:28:31

慈禧、光绪

王照的建议用心良苦,据他自述,他建议把慈禧奉为变法的主导者,是为了迎合慈禧“好名”的性格特点,同时把慈禧拉到变法阵营,防止守旧派打着她的旗号,对新政阳奉阴违,至于建议慈禧出访邻邦,则是“架空之论”,目的不是引起两宫之嫌隙,而恰恰是调和之术。(《戊戌变法》卷二,355页)他的目标本来是对着康有为,但在礼部六堂官看来确属大逆不道,过于荒唐,是置皇上、皇太后安危于不顾,特别是建议太后皇帝出访日本,日本那地方素多刺客,李鸿章和俄国皇子尼古拉都险遭不测,王照这个建议实在是“用心不轨”,因此他们拒绝转达王照的建议,而他们对王照上书的截留违背了当时光绪帝下诏求言的精神,王照由此闹起来,事情越闹越大,直至六堂官被罢免。(《康南海自编年谱》,61页)

平心而论,光绪帝对礼部六堂官擅自截留上书而愤怒可以理解,但从六堂官的立场看,也很难说他们的截留毫无道理。就事论事,这只是各自理解不同,似乎很难据此断定改革与保守,更很难说是有意的党争。

类似的情形在戊戌年还有不少,比如康有为以宋伯鲁、杨深秀的名义状告许应騤思想守旧,阻挠新政,外交失礼;而许应騤在“明白回奏”时接受刚毅的建议反攻为守,状告康有为夤缘要津,攀附权贵,扰乱政治。再比如康有为与刚毅等关于科举制存废的争论,如果一定要说属于党争,是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一个原因未尝不可,但说戊戌失败主因就是守旧势力太过强大,现在的研究似乎不愿再提供学术支持。

政变传闻愈演愈烈时,维新青年张元济第一个反应就是赶赴贤良寺,请求李鸿章出面保护光绪帝不要受到伤害:“设将变法之事遽行停罢,甚或对皇上别有举动,恐非社稷之福。中堂一身系天下之重,如能剀切敷陈,或有转移之望。”久经风云的老政治家李鸿章并没有表态,他只是对张叹息:“小孩子懂什么。”(张树年:《张元济年谱》,28页)

李鸿章的叹息可用作多种解释,既表明李鸿章对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切有足够了解、认知,甚或预示着李鸿章在这一系列的变动中可能也发生过某种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仔细体会李鸿章的叹息,也可以感到真正的历史可能并不那么简单,并不是好人与坏人之间的正面冲突、斗争。想象的保守派可能并不保守,一心救主的康有为很可能被自己的想象拖着走。多年后,严复有一反省,说的不太好听,但大体合乎实际:“今夫亡有清二百六十年社稷者,非他,康、梁也。何以言之?德宗固有意向之人君,向使无康、梁,其母子固未必生衅,西太后天年易尽,俟其百年,政权独揽,待起更张;此不独其祖宗之所式凭,而亦四百兆人民之洪福。而康乃踵商君故智,卒然得君,不察其所处之地位为何如,所当之沮力为何等,卤莽灭裂,轻易猖狂,驯至于幽其君而*其友,己则销匿海外,立名目以敛人财,恬然不以为耻。夫曰保皇,试问其所保者今安在耶!必谓其有意误君,固为太过,而狂谬妄发,自许太过,祸人家国而不自知非,则虽百仪、秦不能为南海作辩护也。”(《严复全集》卷八,311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