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那会儿踢联赛,那时候的联赛叫贝贝杯吧,好像还是个全国联赛。
运气好的话我自己一场比赛就能进7、8个球,比分纷纷上两位数的也不少见。
这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就是未来的罗伯特巴乔,还去体校试训了一天。
那天正赶上他们拉体能,跑了一天之后我就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料,果断放弃了。
现在回过头来琢磨,为啥那时候进球那么容易呢?
主要原因恐怕就是没有越位。
当时也比较穷,外围赛连边裁都请不起,一个主裁能吹一天,所以干脆也就不管越位了。
没有越位的比赛怎么踢呢?
基本全队分成两拨,一拨在对方小禁区等球,另一拨在自己小禁区防守。
甚至都不需要教练制定战术,大伙踢着踢着自然而然就“两极分化”了。
我们队当时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守门员人高马大,脚头硬,大脚能直接开到对面禁区(球场也小)。
另一个就是我,也是人高马大,站在对方禁区等大脚,后卫单防拿我没办法,抢到点也不用带球,转身就射,效率那是相当高。
不过比赛也是相当难看, 基本就看双方在开大脚,然后围着球门一通乱射。
那时候根本没什么中场概念,因为那不过是开大脚路过的一片无人区而已。
而足球的本质是什么呢?
它实际是一种表演,观众买票可不只是为了看个输赢,人家要看的是过程。
如果没有越位,像我们那样“两极分化”地踢,你觉得有人会买票看比赛吗?
没人买票看比赛,这项运动就不赚钱,不赚钱就没人去踢,足球也就发展不起来了。
所以为了让比赛好看,足球后来制定了越位规则,也只有在此之后,足球才真正发展了起来。
因为有越位限制,进攻队员就不能无限逼近球门,因为那样会越位。
防守球员甚至可以利用造越位战术,进一步迫使对方锋线回撤。
于是双方争夺的焦点从两端逐渐被压缩到了中场,如此一来,也就不会出现广袤的无人区。
既然球员们集中在中场,主要的进攻方式就变成了以短传配合为主,辅以横传转移。
短传配合的观赏性可就高多了吧,球迷终于不用百无聊赖地看着球在天上飞来飞去了。
同样因为球员向中场集中,使得前场出现了较大活动空间,这就给球星们留出了发挥空间。
1过3虽然不常见,但是1v1甚至1v2的突破对于强力前锋还并不算什么难事儿。
这种进球夹杂着个人英雄主义,可就比几个人围着球门乱捅,最后进球都分不清是谁蒙的要刺激多了吧?
所以,也只有在有了越位规则之后,足球才出现了球星。
而只有当足球出现球星之后,这种表演才真正有了“剧本”。
毕竟一场比赛跟一场电影的时间差不多,你能想象一部两个小时没有主角的电影吗?
反过来说,就算电影一无是处,但是有几个流量明星,票房可能也不错吧?
足球也是一个道理,看看有多少人是为了球星而去看比赛的?
反正我不知道如果没有C罗,葡萄牙还能剩几个球迷。
当然,拿流量明星做对比,确实有点侮辱球星了,毕竟人家付出的汗水和经历的筛选不是流量明星可比的。
你说咱们要是把包装流量明星的劲头拿去包装球星,足球是不是就有希望了?
到时候全国精神小伙立志成为足球网红,大家卷个十几年,有这人口基数,最后卷出个什么怪物也未可知吧?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