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因杜甫的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而记住了成都的别称“锦官城”,但是却很少有人记住为成都博得“锦官城”名号的蜀锦。在很多人眼中,蜀锦早已如古诗一样,成为历史的绝响。其实不然,蜀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蜀之名,为蜀扬名,和蜀同步。锦官城是蜀锦的主场,也是蜀锦的秀场,蜀锦已在这里“秀”了两千多年,虽然有时步履阑珊,但是却要在锦官城里“锦”行到底。
“天下锦绣出蜀锦”幕后的历史
“蜀,葵中蚕也。”这是《说文》中对蜀的解释。在很长时间里,神州大地,“蜀”一直和“蚕”划等号。说起蜀国,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丝绸。而在古代,提起中国,外国人就会想起陶瓷、丝绸和茶叶。这中国古代的“出口三大件”,是我们的国家形象之一。而在很长时间里,这一“国家形象”一直由蜀锦来捍卫。
锦是最高端的纺织品,中国古代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并称“四大名锦”。虽然四者并称,但是他们却是不同“辈份”。后三大名锦,都是在明清时期成型、成名。而这时的蜀锦早已经历过“巫山云雨”, 甚至在杜甫作下“花重锦官城”的诗句以前,蜀锦就已功成名就——蜀锦是其他三大名锦的师承,如果把其它名锦比作武侠小说中的门派,那么蜀锦就是少林寺,就像张三丰师出少林而创立武当而成武林大派。云锦、宋锦、壮锦都分别从蜀锦中学到了织锦技艺而成为一方名锦——天下锦绣出蜀锦。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蜀锦画
蜀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那时是中国织锦业的发轫期。中原各国郑、卫、齐、鲁皆产锦。在天府之国,心灵手巧的蜀国人也发明了精美的蜀锦。但是因为巴山和秦岭的阻挡而不通中原。中原人不知蜀锦之美,蜀国人不知中原织锦市场之大。各地方织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但随着地域交流的加深,类似褒斜道、连云栈等古栈道的修建,让中原先进的织造工艺随着古道西渐,改进后的蜀锦也开始蚕食中原广大的市场。
秦国东进函谷关统一六国后,用焚书坑儒的举动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而几乎在同一时期,蜀锦东出褒斜道、连云栈古栈道,开始了蜀锦一统锦锈的旅程。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大将司马错伐蜀,结束了古蜀国开明王朝的统治,在今天的成都建立蜀郡,蜀锦织造开始大盛;到汉朝时,朝廷更是在成都设立了官办织锦机构、专管织锦的官员,至此成都开始被称为“锦官城”,博得了“锦城”之名,而环绕成都的锦江,因有众多民众在其中洗濯蜀锦而得名。成都开始“吾家有锦初炼成”。
图为后人对出土于尼雅遗址的古蜀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复制品
从汉时开始的丝绸之路,奠定了古代东西方贸易的基础。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蜀锦都是中国丝绸出口的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蜀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张名片。
诸葛亮和蜀锦不得不说的故事
在汉代,蜀锦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是在全国却并不十分有名,真正让蜀锦“博得身前身后名”,成为中国织锦业名片的,却是缘于一个人“呕心沥血”的举动。这个人便是诸葛亮。诸葛亮有句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治理蜀国的心路历程,也是他发展蜀锦织造的真实写照。
三国虽然鼎足而立,但蜀国却是力量最小的一支。诸葛亮是一代名相,为了加强国力,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但是曹操、孙权也是一代雄主,他们招募流民,分封土地,推行屯田,迅速兵精粮足。三个国家用的是一样的招数,于是谁的土地多,谁的国民多就是决定因素。显然,这一点上蜀国不占优势。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那诸葛亮就得出奇招。诸葛亮手上的奇招就是蜀锦。
花楼木织机
中国的古代统治者向来重家抑商,手工业者向来就是他们眼中的二等公民。就算是有“天下英雄,曹、刘”之名的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也不能免俗。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审时度势,他从汉代大儒扬雄的《蜀都赋》中“尔乃奇人,自造奇锦”的词句中明白了世人对蜀锦的惊叹;从税收报表中得知了蜀锦已成为益州的支柱产业后,不但没有像曹、孙二人一样重家抑商,把手工业看成不务正业,反而下达《言锦教》,让蜀国从上到下都知道:“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尔耳。”在颁布官文后,他又设立锦官,创立了官、商、民联办的织锦机构。甚至在自己的官邸周围植桑树八百株为示范,号召农民植桑养蚕,为蜀锦织造提供原料。为了给蜀锦的销售提供保障,借南征孟获之机,他向西贯通了身毒古道,维护通行东南亚和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向东重修了汉初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毁掉的秦岭古道,为蜀锦抢占中原市场提供了保障——蜀锦让中国的纺织业第一次从旁门左道上升到了国家利益的高度。
大批的蜀锦远销魏国,用敌国人的腰包来充实自己的财政收入,连魏文帝曹丕也发出“前后每得蜀锦,殊不相似”的感叹——蜀锦成为了强国富民的保障;刘备东吴招亲取孙策之妹为妻,用蜀锦作为聘礼;诸葛亮南征孟获,把织锦方法传授给西南少数民族,作为“攻心计”——蜀锦成为了一种外交手段;送到了东吴的蜀锦,促进了东吴的织织业的发展,最终在东吴的首都所在地,现在的南京,诞生了“四大名锦”之一的云锦。西南少数民族在蜀锦的基础上苗族发明了“武侯锦”,侗族发明了“诸葛锦”,而壮族则发明了“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蜀锦成为了中国织锦业的黄埔军校。
蜀锦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织锦,他的顽强生命来源于它与时俱进的基因:在秦汉之时,它以富于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纹样博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在隋唐之时,它又用鲜明亮丽的色泽,雄浑壮美的意境,灵活多变的纹理契合了那时兼容并包的时代精神;到宋代时,社会成为了文人社会,这时的蜀锦又摇身一变成为素雅柔和的典型;至明清之后,经济中心南移,云锦、宋锦崛起后,蜀锦失去皇室垂青后,一度迷失,但是很快,蜀锦艺人放下了自己织锦“老大“的身架,吸收了江南织锦的制造工艺术,把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融入织锦之中,让蜀锦最后一次放出异彩,织造出了“清末三绝”之称的“月华锦” 、“雨丝锦”、“方方锦”。 1908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17年,在南洋博览会上夺得国际金奖;1937年,在美国纽约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东方美人奖”——蜀锦在海外小试牛刀让所有人惊艳,然而自此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它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
全套蜀织锦工艺流程展示
它再一起吸引起人的目光时,是在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成为了濒危物种。
四大名锦之中,南京云锦因为固守“皇家织物”的标签,在皇权逝去,经历了近百年的低迷后,近年来以奢侈品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为名贵的代名,可谓“成也皇家,败也皇家”;广西壮锦则依托于壮族,曾经融入了壮族人民的生活起居,然而当商品经济无孔不入的渗透进每个壮族人生活时,壮锦也正慢慢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苏州宋锦,则早已成为了过眼烟云,织物只能在博物馆中得见,工艺也只偶尔出现在“四大名锦”的对比中。
“天下锦绣出蜀锦”,这是蜀锦当年吸引世人目光的原因;“决敌之资,惟仰锦尔耳”,这是蜀锦当年被大力推广的缘由。然而蜀锦以前兴盛的依据,不足以成为现在生存的借口。当今,我们必须下决心加以保护和引导,努力寻找到蜀锦作为一个产业要流传下去的理由。如果这理由不够充分,那么蜀锦,这个中国织锦业的里程碑,或许会成为中国织锦业的墓志铭。如果理由足够充分,顺应历史大势和市场经济的潮流,则将别开生面,迎来中国织锦业的又一个春天。
这个理由是什么呢?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寻找吧。
来源: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