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及特点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0-29 12:41:09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开始向西方学习,全面推行改革。改革以____ 和学习西方______ 为目标,开启了俄国______的进程的改革

局限性:______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废除农奴制改革

背景:19世纪中期,______严重阻碍了俄国______的发展

时间和领导者:______ 年,沙皇______

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性质:是沙皇实行的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社会各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______的道路

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 美国内战

背景:19世纪中期,美国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经济发展迅速,南北不同的经济发展:北方____________;南方____________

围绕______的废存问题,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______ 当选美国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成为内战爆发的导火线

经过: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______爆发。战争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

转折:1862年林肯颁布了______。不久,林肯发表____________,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从而扭转了战局。

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林肯的贡献: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做出杰出贡献

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____________

意义:维护了 _____,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启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国家强大的前提。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国内危机:19世纪中期,日本仍是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 _____掌握实权;根本原因__________阻碍了日本__________发展

民族危机:1853年_____人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前提:一部分_______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结束了幕府统治。

经过:时间:_____年开始,目的: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人物: __________

措施:政治上:“__________”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_________”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__________.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生活方式

影响:积极: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________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消极:保留了大量旧制度残余, ______色彩浓厚。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______年代。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标志: ______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______ ” 显著成就: a.电的应用:电力作为新能源进人人们生产生活领域。美国人______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等,并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____________;在各国发明家的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b.内燃机的应用: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____发明汽车。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内燃机为汽车、飞机等提供了动力,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c.现代化学与新材料:1867年,瑞典化学家______发明了现代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______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______ ,资本主义由自有资本主义向______ (即帝国主义)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_________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中期后,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______。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1870年,英国和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世纪初,德国实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城市化: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流人城市,城市越来越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变化。(3)社会问题: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 加剧, _________严重。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牛顿:17世纪______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之一。____________、光学分析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出版____________,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_________,提出______的观点。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______”,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代表作品为________的小说集,经典之作如《高老头》、____________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人们留下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______伟大的作家,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他为“____________”贝多芬:19世纪初,德国作曲家。代表作第三交响曲《____________》梵高:荷兰画家,代表作有《___ 》、《夜间的咖啡馆》。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 ~1918年 ) 背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德、美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主要原因:1882年,正式形成_________: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20世纪初,形成_________:英国、法国、俄国。(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战争危机严重。

四、导火线:1914年,_________ 。 五、爆发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一战爆发。 概况:______望风使舵,为了自身利益加入协约国作战;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7年退出一战;

六、三条战线:主战场:欧洲,分为东线、西线、南线,后来扩大到亚洲、非洲等地。

七、重要战役(转折):1916年德、法间的_________,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 八、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 九、战争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_________战争。

十、 影响: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给各交战国深重的灾难。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启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严重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背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_________。临时政府将一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爆发及结果:1917年11月6日晚,领导政党:________。*:列宁,地点:彼得格勒,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结果:胜利

苏维埃政权建立: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起来。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建议一战参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条约。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为________主席。

巩固政权: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新的政权机关;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公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废除沙皇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__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 巴黎和会

时间:1919年,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目的: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 讨论战后安排

操纵国:英(首相劳合·乔治)、美(总统威尔逊)、法(总理克里孟梭)

实质: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结果: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_____________。

内容:领土: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赔款:协约国成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体系:此后,协约国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影响: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__、_____的国际新秩序。

据和约,1920年1月成立国际联盟,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除在外,美国因争夺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没有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二、 华盛顿会议。

背景:巴黎和会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在东亚、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对此极度不安。

目的: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时间:1921—1922。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9国代表。主导会议的是美国。

结果:1922年,签订《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订的条约。

内容: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________的原则。

实质: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________ ”的目的,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______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在两次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它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背景: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时间:1921年 内容:以______ 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该政策从苏俄国情出发)

意义: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二、 苏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利弊: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理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使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农业集体化:

背景:1927年底到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的进程。措施:开展消灭_____的运动;政府从多方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苏联模式

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公布,(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特征:高度集中的__________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影响: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__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其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代价。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大危机(1929-1933)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原因:生产无政府状态,工人购买力低,生产过剩时间:_____年10月,美国 范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表现:大量企业*,银行*,失业人数激增

二、罗斯福新政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目的:为了应付经济危机

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内容:整顿金融体系(《紧急银行法案》);中心措施:加强对_____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政策(《农业调整法》);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建公共设施,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法》)(p61)评价:成效:美国经济得到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实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组党:________组织反法西斯党

建政:1922年,法西斯党向罗马进军,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扩张:1936年,吞并________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上台:1933年,_____上台,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暴行: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疯狂迫害犹太人,几百万犹太人慘遭屠*扩张: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6年,日本军部建立法西斯政权(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标志:德军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占领北欧、西欧(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军空袭不列颠,英国军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

2、扩大: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最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4.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_____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作用: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协同作战,逐渐了战局。

5.转折:1942年7月,___________ ,是二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6.第二战场:1944年,美、英盟军在______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7.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______召开会议。(目的:为了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内容: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8.波茨坦会晤: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9.德国投降:_____年____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0.日本投降: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11、战争结束:_____年___月___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2、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二战的影响: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 课 冷 战1、概念: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和竞争状态。

2、背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想称霸世界。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3、原因:美苏国家战略(利益)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4、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①时间:1947年3月 内容:杜鲁门提出“拨款援助希腊、土耳其;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力量”。

3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盟友关系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开始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目的: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作用:复兴欧洲经济,加强对西欧控制)

(3)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美国把欧洲作为遏制苏联的第一线,1949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苏联对策: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华约),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5、冷战产物:德国分裂。德国法西斯垮台后,美、苏、英、法对德国及首都柏林分区占领。1948年2月“柏林危机”爆发。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6、冷战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客观上有利于科技发展。美苏两强相争,局部“热战”,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欧洲的联合(1)战后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经济恢复;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原因:西欧原有的工业基础,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的联合: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93年,大部分欧洲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美国的发展

(1)二战后,美国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原因: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2)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3)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3、日本的崛起

(1)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战后,日本经济持续发展,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原因: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美国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大量采购军用物资;日本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P81、82) 第六单元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1.联合国与国际安全(1)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2)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美国、英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安理会有否决权。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2)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协调世界经济与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P94)

(3)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的应对:1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2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3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会议;同年,中国正式成为WTO的一员。2016年,举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1)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介入;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2)190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导弹袭击。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动:20世纪20年代,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1)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2)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计算机网络和现代社会生活(1)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2)互联网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妇女地位的提高(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2)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3.生态与人口问题(1)随着全球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2)人口增长过快,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2011年,全球人口达到70亿。(3)生态与人口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 开始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成就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

①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 特点: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 影响: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4、科技进步使人类日常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科技革命的启示:

1、 科学技术是巨大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要重视科技创新;

2、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应合理运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