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酣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的大鱼。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石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向所志
B、予欣然从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归舍已三鼓矣
男有分,女有归
D、放杖而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
B、【已】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 )
答案和解析:1、A
A项中的“寻”都是寻找的意思
B项中的“予欣然从之”的“之”是代词,他们,指文中的“老书生数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C项中的“归舍已三鼓矣” 中的“归”是回来;“男有分,女有归”中的“归”的意思是指女子出嫁。D项“放杖而笑”的“而”表修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而”表转折。(文言文虚词“之”“而”的用法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有总结,可以去翻看)
2、B
3、(1)张怀民也还没睡,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2)(今晚)月光和夜色都很美丽,先生能一起出来游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