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渔现状,解密里的沈渔后来怎么啦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0-30 03:17:36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各位听众,我现在就在著名渔港沈家门,向您报道亚运火炬传递盛况;一进入这个繁华的渔港,记者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鱼香味……”这是1990年的9月的一天晚上,笔者凑巧站在定海广播站记者叶永对、黄雅君的身边,听两位记者录音报道亚运火炬传递活动。

沈渔现状,解密里的沈渔后来怎么啦(1)

舟山电视台当年报道视频截屏

“鱼腥味”还是“鱼香味”

那年此时,我还在舟山海洋渔业公司渔捞二大队工作,等待着普陀广电局的工作商调函。工余时间,我写写新闻报道,也经常投给定海广播站,连续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偶尔去定海广播站送稿,认识了广播站的记者编辑。

听说晚上沈家门渔港有亚运火炬传递活动,我吃完晚饭后从附近的平阳浦舟渔公司往沈家门方向赶。

当时长长的滨港路、兴建路两边均挤满了人,火炬传递这种因体育赛事带来的活动,至少在舟山是第一次,事先媒体一次次宣传报道其他地方的传递盛况,作为海岛地区的人们,自然表现出强烈的新鲜感、自豪感。

我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辆面包车停下来,走出两个熟悉的身影。他们是叶永对和黄雅君两位记者,于是过去打招呼,看到车上还有空位,就表达能否上车的意愿,他俩爽快地答应了。

当时舟山县级媒体只有广播站,搞录音报道是常态。只见两位记者一会儿推敲报道用词用语,一会儿站在路中央录音,一会儿寻找观看的群众采访……忙碌又辛苦。因为采访车畅通无阻,所以当晚沈家门整条沿港路的盛况我均目睹了,而其他观众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火炬,因为交警管控很严,不允许观看者随意走动。

有一个细节我记忆犹新:那时沈家门渔港边多为水产加工厂或渔市场,加工设备低端,整个渔港长年鱼腥味很浓。两位记者在报道时,探讨说“鱼腥味”还是“鱼香味”。其实鱼腥味很多时候就意味着鱼臭味,所以最后定下来就说“鱼香味”,这样才与整个报道基调相吻合。后来,听说这个报道还得了一个奖。

企业家成火炬传递手

那次亚运圣火传递活动的传递手中,有一位人物我印象颇深,那就是时任沈家门海洋渔业公司的总经理张金康,今年3月他刚刚去世。当时,由于沈渔公司经营效益良好,张金康一度成为当地风云人物,先后被选为市人大代表、评上市劳动模范,还被命名为浙江省优秀企业家。作为企业界代表,他成为火炬传递手。

张金康原来是一个中专生,1968年毕业分配到普陀五金公司工作。1970年,他主动要求去普陀沈家门鲁家峙渔业大队捕鱼,业余时间他还是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3年后,他被调到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工作。1979年,鉴于他具有良好的机修技能,沈家门渔工商联合公司组建时,他被抽调过去,一步步被提拔至公司总经理,1984年任沈家门镇副镇长兼沈家门渔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1989年,公司改名为沈家门海洋渔业公司。

新闻报道装备今非昔比

近日,在朋友圈看到当年舟山电视台两位主持人关于亚运火炬传递现场报道的视频,感觉那个时候主持人口才确实很不错,一路过来滔滔不绝,很朴实、也很有激情。

两位主持人手拿的麦克风长话筒,递来递去,轮流播报,看了令人忍俊不禁,记者装备可谓今非昔比。

看着这段5分多时长的视频,我似乎沉浸到那几天激情澎湃的亚运圣火传递的日子,回到了舟山人外出需要走渡轮的年代。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