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大家也可以摘抄关键词语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等词语来表现。第二部分(第8-13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大家在画思维导图时可以写中心句,也可以写"除夕的热闹,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初六店铺开张,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可以直接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这样用概括性的语言或关键词语体现,便于我们记忆每部分内容。
5.写法特点
课文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其中,作者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细致描写,我们在画思维导图时只要写上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就行。在详写的部分,作者突出各自的重点。我们在画思维导图时只要写出重点的词语就可以,如,"腊八",写 "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饮食习惯; "腊月二十三"写"祭灶王"的习俗;"除夕",写关键句"除夕真热闹";"初一",只要写"逛庙会"就可以。 "元宵节"这一天,重点写"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只要写"处处悬灯结彩"就可以。在做思维导图时只要把详写的部分重点写的部分用简明扼要的词语标出来就行,一目了然。
老舍先生的语言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我们在画思维导图时只要把有京味儿的词语、俗语摘抄出来就行。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俗语,标注一下。 "零七八碎儿""玩意儿""闲在"这些带着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色彩的词语,因质朴而真实,令人倍感亲切,只要写词语就好,简单明了。
本文结构安排既紧凑又顺畅,前后衔接自然,首尾呼应。如文章的最后一段话中的第一句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这一句承上启下,又与课文的第一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在画思维导图时我们只要把首尾呼应的句子写出来就很清楚了。
7.拓展阅读
关于春节的古诗有王安石的《元日》,推荐阅读肖复兴的《花边饺》、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
以下是整张思维导图的形式,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换过一种形式,如下图,或是每个版块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要力求让人看了思维清晰,简单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