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黄晓星认为,雷锋精神是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中历久弥新,散发新的光芒。志愿服务作为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在新时代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共建共治共享强调“共”字,志愿服务是“共”的直接体现。以雷锋精神作为志愿服务的伦理基础,以制度保障推动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的发展,以专业化推动志愿服务效能的提升,以普及化推动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氛围的形成,这些是新时代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志愿服务就像连接器一样,将人民联结在一起,将不同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联结在一起。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雷锋精神,需要志愿者投身于伟大的事业,开拓进取,获取新的胜利。
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方文墨不仅是罗阳的同事,亦是将雷锋精神化为日常的典型代表。他说:“一个人,代表一种精神,越走近越感人。雷锋就是这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精神更是我们无数后辈的精神给养,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小时候我就希望能成为像雷锋一样的人,学习他‘向上’的人生姿态,这也是我的人生目标。经过不懈努力,我由懵懂逐渐走向成熟、由一名学徒成长为钳工高技能人才,凭借的就是刻苦学习、锐意进取、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雷锋精神。”
贺祖斌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校长贺祖斌随后指出,雷锋短暂的一生经历过新式农民、公务员、拖拉机手、钢厂工人和汽车兵等多个岗位工作,每一个岗位他都全身心投入,恪尽职守,刻苦钻研,努力成为岗位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种“像螺丝钉一样,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光”的敬业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有重要的价值。新时代大学生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引致的思想困惑,如网络与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躺平”“摆烂”等高频词,为青年贴上盲目攀比、躺平啃老、奢侈浪费等负面标签,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强调:“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新时代大学生要主动传承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破除狭隘的功利主义世界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认真学习,潜心钻研,练就过硬本领;直面困难和挑战,锤炼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进意志;艰苦奋斗,创新进取,勇担社会责任,做能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以青春之我壮大青春中国。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程美东发言时表示,雷锋精神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他的具体行为虽然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和体征,但是他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永恒的、超越时空的示范意义。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文化的延续和升华,是近代以来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展现,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想的鲜明写照。雷锋精神不仅仅属于中国共产党,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世界,这个精神对于建设美好世界具有积极健康的意义。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核心内容是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我们细细省察两者具体的内容,就会发现雷锋精神不仅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内在的契合,而且为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提供思想的滋养。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集体主义,以他人合情合法利益的实现为工作考量主题。全人类共同价值就是一些国家的集体主义,作为以集体主义为目标和方案的雷锋精神为全人类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道德支撑,而且,今天我们所讲的雷锋精神的集体主义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她会随着时代的变换而变换、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所以雷锋精神在时代的发展中会被不断地挖掘出能够鼓励后世集体的思想资源,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上升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