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西游记》整部故事的核心都是讲心性与身体修行历程,所有的取经经过,都是围绕人如何突破自我,通过修炼,从而达到人与宇宙能量相合,离苦得乐真正脱离人间疾苦的目的。
孙悟空不远千里十数年奔波,从心山心洞中拜见了菩提祖师。悟空念了王重阳的两句诗:莫问龙儿与虎儿,心头一点是明师。一念觉悟,即是菩提,原来他的老师就是此心,无需向外求。每次孙悟空打不过敌人了,便去请观音菩萨,其实观音菩萨就是人们心中的妙观智慧,这个智慧也不在外,所以孙悟空收视返听,闭目内观,便有妙观智慧油然而生,邪魔外道自退。上期已经说菩提祖师的住所,暗喻的就是心山心洞。
再看观音的住所也是一样,叫“普陀落迦山紫竹林潮音洞”,紫色代表心脏的颜色,竹子中空如心脏;潮音像是心脏跳动之声。所以观音的住所也在心,那如果遇到连观音菩萨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得靠“灵山大雷音寺”的如来。所以“灵山”也是心,《西游记》第八十五回孙悟空又引用了《性命圭旨》中的一首诗: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唐僧西天取经取的什么经啊?《心经》,《心经》在《西游记》中共出现过15次,有五种称呼:《心经》、《多心经》、《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密多心经》、《般若心经》,直到第九十三回里孙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的《心经》。
只要唐僧在念《多心经》的时候,一定会出现魔难,就是因为他“多心”了。所以西游记的重点就讲如何修心,就是将“多心”修成“一心”,将“一心”修成“智慧心”,最后达到无心。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有七十二条命,也就是七十二条心。这不就是“多心”嘛。
再看第七十九回中,妖鹿说要吃唐僧的黑心,孙悟空便变做唐僧:把肚子剖开,那里头就骨都都的滚出一堆心来。只见那些心,血淋淋的,有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却无一个黑心。国丈在殿上见了道:“这是一个多心的和尚!”所以整个取经的路上,都是对悟空“心”的磨练,等孙悟空到了灵山的时候,真正地悟出了“空”,“心”就没有了。到了西天见到如来佛,西天求取的这个“经”就是人的真如本性,所以取经路上九九八一难,一难也不能少,只有历经磨难,才能磨砺好心性。
整部《西游记》阐述了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心猿牢拴,意马收缰,金蝉脱窍。
“心猿牢拴”指的就是孙悟空头上戴着“紧箍”是用来拴牢人心;“意马收缰”,就是指白龙马一直骑在胯下,寸步不离,而“金蝉脱窍”指的唐僧是的蜕变。唐僧是金蝉子的转世,第九十八回讲的是《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唐僧一路拜佛求取真经,一路上见佛就拜,可这一路的佛却皆是魔所化,等到了西天,只顾看眼前的神圣景象,却忘了拜佛,悟空便道:师父,你在那假境界、假佛像处,倒强要下拜,今日到了这真境界、真佛像处,倒还不下马,是怎的说?” 唐僧闻言,这才慌忙翻下马来。可见真佛不在求,放下心地,便至佛境,真如自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