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古代礼仪持何种态度,孔子礼仪的作用有哪些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27 22:42:32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

孔子进入太庙,每遇到一件事都细细地询问。有人说:“谁说鄹邑大夫的儿子懂得礼仪呀?他进到太庙里,每件事都要问人。”孔子听到这话,说:“这正是礼嘛。”

当时的具体情节已不再有人清楚,但本句产生的问题是清楚的,那便是孔子是否算作知礼?详细询问为何是礼?但真正的“懂”在于不断探索、研究、发现。

孔子对古代礼仪持何种态度,孔子礼仪的作用有哪些(1)

孔子进入太庙,对很多事情进行提问,想要将太庙当中的礼仪问个清楚。此时,孔子的求真、探索之心驱动其行为。

太庙为古时极为重要的场所,开国君主为太祖,太祖的庙为太庙,其中供奉着一个国家具有巨大功劳的人。

孔子极为重视礼仪,在如此重要的地方,孔子想要将此处的礼仪详细问个清楚。

个人猜测,当时的情景大抵为有人嘲讽孔子,孔子进行回应。从此角度出发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首先,孔子知礼却并未全知,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自然存在诸多未知。推测,孔子在此时应为第一次进入太庙,或少数进入太庙的机会的情境中。但孔子以极为重视、崇敬、求真的心态来面对自身未知或无知,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重视礼仪之人。因此,孔子知礼而不全知,但却极为重视礼仪。询问则为孔子重视礼仪的证明。

在当时的情景中,提出问题之人直接将孔子父亲名讳说出来,指出孔子什么都要问,算什么懂礼的问题,猜测可能存在一定嘲讽之意。

孔子能够进入太庙,其必然在当时已具有一定名气。而出名的人往往更加容易引起人们非议,当孔子在太庙中处处提问时,自然会引起人们关注,并对孔子是否知礼产生疑问,提问之人直接将孔子父亲指出来则嘲讽之意较为明显。这也是一个名人容易遇到的事。

孔子面对嘲讽只能说一句,这正是礼呀。

有些“人不知而不愠”的味道。

这正是礼,孔子却没有用其他多余的话解释自身行为。

没有进行争辩。

孔子想说的可能是:“我这样做就是懂礼的真正表现啊,不把细节问清楚,那怎么算是懂礼呢?”

换一个角度来说。孔子身为名人,却能够在太庙这样重要的场景中,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到不耻下问,才能够真正表明孔子真正热爱对礼仪的研究。并具有十分严谨与崇敬的心态,才真正值得人们尊敬。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