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是国家的防务,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屏障。国防动员是国家防卫活动的产物。国防动员是联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是把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有效途径,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战略手段。
国防动员与战争相伴,始终与战争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在存在战争威胁的时代,国防动员承担着准备战争和消除战争的使命,是达成国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理解国防动员问题,首先要了解和把握“国防”、“动员”、“国防动员”的基本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
一、国防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从“国防”概念界定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国防的主体上,主要阐明了有国才有防,国防是国家的防务,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的现象,因而国防是国家固有的职能,其主体显然是指国家。
在国防的目的上,就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在国防的手段上,主要包括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和教育等。
在国防的对象上,主要是防备和抵抗侵略的行为,制止武装颠覆的行为。
在国防的范围上,主要是指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以及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在内的综合性国防。
从当今世界和中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分析,是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背景下的“大国防”;在国防的功能上,就是搞好国家的防务活动,捍卫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利益。
传统意义上的国防,其应对的安全威胁通常来自“外来因素”。但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军事高科技化的“大国防”背景下,不仅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而且“外来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融合,“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利益”的范围和边界,已突破传统的“国界”和“主权”的范围。国家安全的内容,也由传统的“主权安全”,逐步扩展到了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生态安全在内的诸多领域。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日趋猖獗,人们在高度关注传统安全问题的同时,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因此,“大国防”背景下的国防功能,不仅应当具备防备和抵抗外来武装侵略和颠覆行为的传统安全威胁的“应战功能”,而且还应当具备应对可能源自内部或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内外结合的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急功能”。
为进一步理解“国防”的含义,这里再对与“国防”密切相关的战争、突发事件、紧急状态三个概念,做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战争,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使用武装力量进行的大规模激烈交战的军事斗争。在中国,战争既指防备和抵抗侵略行为的武装斗争,又指制止武装颠覆行为的武装斗争,它是一种典型的“国防”行为。
突发事件,按照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的解释:“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紧急状态,是指在发生严重危及国家的统一、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安全的动乱、暴乱。严重*乱或其他“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不采取非常措施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时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
紧急状态和突发事件都是国家受到安全威胁的非常状态。显然,战争、突发事件、紧急状态,在含义上是有明显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