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时候流行的都是私塾,在孩子长到一定岁数时,父母就得为其物色一个有学问的教书先生,然后带他拜师求学。
那么这个老师,就叫做“师傅”。
一直到秦汉时期,“师傅”一词,虽然都是指代那些非常有地位,受人尊敬的人,但是还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当时,甚至连皇帝对老师的尊称都是“师”和“傅”,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太师”和“太傅”。
古代时候的“太师”、“太傅”、“太保”并称为“三师”。
其中“太师”兼文武,“太傅”主文,“太保”主武,三者都拥有很高的地位。
可见,“师傅”一词一旦与皇家扯上了关系,自然也就有了阶级的味道,如此一来“师傅”一词就变成了皇家子弟的专用词。
“师傅”一词的地位变得尊贵,具有了排他性,平常的百姓也是万万不可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