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最早的三式,太极拳前三式简述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05 10:42:31

田秋茂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常把陈式太极拳中的大架(亦称老架)74式与83式说成是不相*两套拳,致使许多初学者迷茫,其实这完全是不了解其中原由的误解。
陈式大架一、二路自陈长兴以来历经陈耕云,陈延熙,至其曾孙陈发科已经历时百余年,陈公发科初来北京时教的就是74式。

太极拳最早的三式,太极拳前三式简述(1)

其早期弟子:侄 陈照丕,子 陈照旭,杨易晨,洪均生等皆习此,洪均生老师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中就有记载。
陈公发科在长时间教学中逐步增加三个式子即:三换掌,退步压肘,中盘。此三式在整套拳中又重复一次就成了6式。另,背折靠与双震脚有动作而未单列成式。在63年“陈式太极拳”(沈家桢,顾留謦著)一书出版时均单列成式。原74式金刚捣锥即为收式。63版本又增加收式,因此74式就演变为83式了。
其实不管是74式还是83式都是陈公发科所传。陈公发科的中晚期弟子多习83式,如雷慕尼,李经梧,田秀臣,冯志强等老师。田秀臣老师直到1978年在北京体育大学录像时,三换掌只打了一掌,这便反映了中期弟子在过渡中的痕迹。三换掌,退步压肘,中盘三式是陈公发科对陈式太极拳的重要贡献,是具有强烈技击内涵的经验总结。它更加丰富了陈式太极拳,把陈式太极拳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太极拳最早的三式,太极拳前三式简述(2)

沈家桢 顾留馨著《陈氏太极拳》中的三换掌


陈照丕老师在其著的“陈式太极拳汇宗”一书的自序中写道:“余少习拳术,稍窥门径,嗣以远游经商。未得专纯研练,民十归里,复续前业。经延熙公,品三公,福生季叔指示,略有进境,愧鲜心得”。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照丕师主要从学于延熙公,品三公,福生季叔。但笔者认为其所学陈式大架更多的得益于福生季叔,即陈公发科。

其理由如下:延熙公即陈延熙,陈公发科之父,照丕师之叔祖。洪均生老师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师(即陈公发科)自言。我有两兄。青年时因瘟疫流行,先后去世,我是父亲六十岁以后出生的。”由此可知,延熙出生于1827年。其寿为81岁。应故于1908年左右。照丕师“民十归里”延熙公已故去多年了。他所从延熙公指示应为离家前的少年时期。归里之后的陈式大架当为福生季叔所教。这从“汇宗”一书中的行拳脉络中一看便知。

太极拳最早的三式,太极拳前三式简述(3)

另外品三公即陈鑫,从其生平可知,其晚年多在木欒店教书,其所著“图说”也成于木欒店。其所著图说为六十四式,与七十四式大架结构顺序多有不同。因此可以断言,照丕师虽径“三位”指示。但是更多的却是从学于福生季叔。即陈公发科无疑。

洪均生老师在其回忆录中还有一段关于陈公发科来京的记载,现抄录如下:“先生自言:从照丕学者虽众,拳套尚未学完,而南京聘礼为每周二百元高薪。学者既难阻其不往,又惜半途废学。照丕见群情惜别去留两难,因表示解决办法,说:‘我之拳法学自三叔,我叔拳艺高我百倍。不如请我叔来北京传拳,我往南京就业,双方都有裨益。’ ”

太极拳最早的三式,太极拳前三式简述(4)

由此可知,当今之世,凡练习陈式大架(亦称老架)者不管是七十四式还是八十三式均为陈公发科所传。都是陈公发科的后人。陈公发科是陈式太极拳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集大成者。不愧为“太极一人”。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陈公发科传统练法作为规范我们今天陈式太极拳的理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