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中的鲁肃个人的特点,草船借箭中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09 21:40:19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草船借箭》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非常经典的作品,无论是以前的人教版,还是现在使用的统编版教材,都选编了这一篇文章,可见教材选编者对其的重视程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选编了《草船借箭》这一篇课文。课文塑造了孔明、周瑜和鲁肃这三个人物形象,其中孔明智慧超群,周瑜心胸狭窄,而鲁肃则被塑造成一个老实巴交的人物形象。其实这样的人物形象不仅与历史不符,甚至和《三国演义》原著也很不相符。其实,鲁肃是一个极具谋略的政治家,一个胸怀天下的战略家,而绝对不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蠢人。

孙策打下江东基业却英年早逝,孙权不得不承担起治理江东的重任。孙策留了两个人给孙权,一个是张昭,一个是周瑜,告诉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此时的孙权处境艰难,正是依靠这两个才真正站稳脚跟。而周瑜首先劝孙权的是用人,周瑜说:“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然后就推荐了鲁肃,可见在周瑜的心里,鲁肃是一个具有安邦治国的贤才。《三国演义》是这样叙述的:

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说明鲁肃是具有谋略的。)早年丧父,事母至孝。其家极富,尝散财以济贫乏。(说明鲁肃品德很端正,不仅孝顺,对人也很慷慨,是个成大事的人。)瑜为居巢长之时,将数百人过临淮,因乏粮,闻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因往求助。肃即指一囷相赠,其慷慨如此。(周瑜举了具体事例,粮食在战乱中尤其可贵,而鲁肃慷慨如此,可见其胸怀非一般人可比。)平生好击剑骑射,寓居曲阿。(能文能武)祖母亡,还葬东城。其友刘子扬欲约彼往巢湖投郑宝,肃尚踌躇未往。(良臣懂得则主而事)今主公可速召之。

瑜奉命亲往,见肃叙礼毕,具道孙权相慕之意。肃曰:“近刘子扬约某往巢湖,某将就之。”瑜曰:“昔马援对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足下不须他计,只同我往投东吴为是。”(君择臣,臣亦择君。在这一点上鲁肃很诸葛亮非常相似。)肃从其言,遂同周瑜来见孙权。

当周瑜将鲁肃带回来见孙权的时候,孙权表现得是:甚敬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不仅在群臣散去之后单独留下鲁肃,晚上还和鲁肃一起畅谈,同榻抵足而卧。

鲁肃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而不是仅仅想要偏安于江东,这一点他和诸葛亮是一样的。《三国演义》里这样记载:

夜半,权问肃曰:“方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孤承父兄余业,思为桓、文之事,君将何以教我?”肃曰:“昔汉高祖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可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

业也。”

可见鲁肃这个人想得很远,他不想孙权只是偏安一隅而已,他更希望孙权能够以江东为基本,吞并荆州,最后统一天下。因而在赤壁之战中他极力主张和曹操一战。当时的局面,敌强我弱,像张昭等人纷纷主张投降,如果鲁肃只是一个老实人,不可能有这样的胆略和勇气。

整部《三国演义》中,鲁肃始终仅仅围绕当时他和孙权的这番谈话,贯彻始终。这一点他与诸葛亮其实是非常相似的,诸葛亮也是始终围绕着“隆中对策”进行努力。可以说,鲁肃是一个有胆有识,有战略眼光的人,绝对不是我们在《草船借箭》中看到的老实巴交的老好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