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书很少,到了上学年龄,除了政治宣传品,基本上没有儿童读物。但是,相比之下,科普读物因为不涉政治,相对而言比较多一些,所以小学时读过一些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狂想以及像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在月球上》这样的科普故事,但读得最多的,就是这套wg前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了。
这套书,以儿童天真眼光对世界提出各种问题,并用浅显的语言和故事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有趣的科普读物。我的基本科普知识,大体上都来自它。
我最喜欢读的是有关天文、动物和地理的几册。
寥廓的星空为人的想象提供了无穷的探索空间,又让人感到人类的孤独。读着书中对宇宙的描写,常常让人神思恍惚,觉得生命的偶然,觉得所有的伟大功勋其实不过是极其渺小的东西。或许这就是所谓消极的相对主义吧,它来自对天文的遐想(后来读康有为的《我史》《不忍篇》《诸天说》等文字,发现他居然也有相同的经验,颇有共鸣)。
动物世界让人惊奇的地方,是在其中发现人类与动物相去不远。那些偶然抚育别的动物的动物,那些讲蜂群、蚂蚁以及水獭的篇什,都显示了动物本能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不能不让人感叹,是否还有一种更伟大的智慧在操纵着我们?
关于地理的部分,让人知道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不同的区域,知道了海洋深处和高山峡谷的各种奥秘。它们让人向往着遥远的地方和遥远的事物。从某种意义上看,对于遥远事物和不可知世界的憧憬和敬畏,或许正是浪漫主义的起源,也是文学和哲学的起源。
在这套《十万个为什么》中,还穿插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它们间接地灌输了有关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例如,关于古印度人、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对于世界起源的猜测,关于地理大发现和麦哲伦、哥伦布等人环球航行的故事,还有列宾后期绘画色彩问题的分析,某次战役中由于桥梁共振问题而引起的军队覆灭,等等,都是很有趣味的案例。此外,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地球”,以及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绝句,我都是从这套书中读来的。
文革后期,《十万个为什么》又重新改编并出版,现在这套书已经印行了多次,这些新版本看起来十分鲜艳,漂亮,而且涉及的领域更多了,但是,我觉得最漂亮的还是那套老版本。虽然我现在已经不读它们了,而且对于天文地理动物也不太关心了,但这些书却开启了少年时代的那点求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