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译文:孟子说:“我只听说用中国的方式来改变四夷的,没有听说过用四夷的方式来改变中国的。陈良土生土长在楚国,却喜欢周公和孔子的学说,北上中国来学习。北方的读书人,没有人能超过他的,那真是所谓豪杰之士啊!你们兄弟向他学习了几十年,老师一死,竟然背叛了他!从前,孔子死了,守孝三年之后,门徒们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去前,走进子贡住处作揖告别,相对而哭,都泣不成声,这才回去。子贡又回到墓地重新筑屋,独自再住了三年才回去。过了些时日,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若有些像圣人,便想像服侍孔子那样服侍他,勉强曾子同意。曾子说:‘不行。孔子就好像曾经用江汉之水洗涤过,曾经在夏日之下暴晒过,光辉洁白无以复加。’如今许行这南蛮子,说话就像鸟叫,也敢来非议我们祖先圣王之道,而你俩却违背师道去向他学,那就和曾子大不相同了。我只听说过鸟儿飞出幽暗的山谷迁往高大的树木,没听说过离开高大的树木再飞进幽暗的山谷的。《鲁颂》说过:‘戎狄,要抵抗它;荆楚,要惩罚它。’这种国家,周公还要抗击它,你却向它学落后的东西,真是不懂得变通啊!”
这是本章的第二节选,是在上一节选用“请君入瓮”之法,让陈相承认了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并且正面阐释了“劳心者”和“劳力者”都对社会有积极贡献之后,对陈相兄弟背叛师门的行为做了谴责。
儒家思想是很讲究“师道”的。孔子就曾拜郯子为师学习古代典籍职官制度,拜老子为师学礼,拜师襄学琴,拜苌弘学乐,对三位老师尊崇有加。韩愈的《师说》就言:“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这些人),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是想通过孔子的例子,证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即“师道”之重要。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思是,在从师求学方面,尊敬教师是最难的。因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 可见,尊师、爱道、好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尊师”是求学、求道、修道的一个美好的学习品质。
所以才会有“师道尊严”这个成语,意思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出自《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就是说,成为老师的方法有四种,博学不包括在其中。有尊严而令人敬畏,可以做老师。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阐释“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如此说来,孟子对陈相兄弟背叛师门的行径痛恨也就可以理解了。
孟子在这一节选中,竭力赞颂孔子逝世后弟子们的行为,孔子弟子们为其守孝三年,子贡又在孔子墓旁筑屋而居,又为孔子守墓三年。还因弟子有若相貌和孔子有几分相似,便想用敬奉孔子的方法来敬奉有若,还强求曾子同意。曾子说什么?“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意思是,这绝对不行!孔子就好像曾经用江汉之水洗涤过,曾经在夏日之下暴晒过,光辉洁白无以复加,哪里可以替代呢!敬奉老师是从心灵深处对老师的敬仰、爱戴,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虔诚的心理活动的真实展现,不是可以用形式上的仪式可以代替的。
这样,孔子弟子们的行为和陈相兄弟在老师逝世后就背叛师门的行为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了陈相兄弟们背叛师门行径的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