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赵雍称王是被迫的。
前323年,魏惠王为了拉拢其他诸侯抗秦,联络韩、赵、燕三国参与“相王”,自不量力的中山国也跟着瞎起哄,五国国君互相称王,史称“五国相王”。
韩王、中山王、燕王因为提了一级,乐得忘乎所以,只有赵雍保持了清醒:“无其实,敢处其名乎?”
但为了避免引起盟友的不快,赵雍对外还是勉为其难地称“王”了,但在国内却取消了王号,只要求国人称己为“君”。终其一世,赵雍都没有主动称王,但赵国的王号却保留了下来。
沙丘之难,赵雍被其弟公子成饿死于沙丘宫,虽然公子成执政后留胡服废骑射,国力逐渐衰落,但战国后期的赵国确实是名将辈出,又实行了不与强秦硬拼的游击龟缩战略,所以才能够独抗强秦五十余年。
直到长平之战后,赵国才完全处于下风,但这时又冒出了一个李牧,撑住大局。
六、燕国燕国在战国时的存在感并不强,除了荆轲刺秦外,好像并没有留下什么突出的印象,但其祖上也曾经阔绰过。
燕国实际是周朝的一个重要封国,他的始祖是文王之子——姬奭,他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开国重臣,也是武王最为信任、倚重之人。
因为山戎的威胁,燕国在西周时一直未能实现疆域上的突破,直到战国时期,才实现了明显的扩大,甚至疆域一度在战国七雄中位居第三,仅次于秦、楚。
前312年,燕昭王姬职在赵武灵王的扶持下复国(前314年,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他卑身厚币,招来乐毅、邹衍、剧辛、屈庸等贤才,然后用邹衍推行变法,用乐毅整军备战,用苏秦搞韬光养晦,经济、军事、外交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国力一时无两。
前284年,励精图治后的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五国之兵伐齐,五年内连下齐70余城,疆域扩张至今山东一带。
次年,在乐毅率大军死磕即墨、莒两城时,大将秦开又率燕军迎战东胡,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一路斩关夺隘,推进至千里之外的辽河,并在此设立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诸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