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东京市中心约100公里外的千叶县一宫町,原本是一个安静冷清的小镇,如今因为东京奥运会而热闹起来。冲浪这一流行于海滩、被外界视为小众运动的项目在东京首次登上奥林匹克舞台。如今冲浪人渴望借着入奥的契机,摆脱“小众”的标签,向世界展示他们的毅力、勇气与决心。
从夏威夷到东京,小众运动渴望走向世界
当约翰·约翰·佛罗伦斯与卡丽莎·摩尔脚踏冲浪板,出没在钓崎海岸的海浪中,这两位美国冲浪巨星吸引了镜头的目光,冲浪运动正在这里迎来自己的奥运首秀。
在2016年国际奥委会宣布冲浪成为东京奥运会新增项目前,这两位出生于夏威夷的冲浪界明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将出现在奥运赛场。“这一刻我已经期待很久了。”摩尔表示。
早在1912年,摩尔的前辈、曾获得三届奥运会游泳冠军的夏威夷人杜克·卡哈那莫库就曾提议冲浪入奥运,他因此被后人称为“现代冲浪运动之父”。然而彼时除他的家乡外,冲浪在世界范围内并不为人熟知。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冲浪受地理条件等限制仅盛行于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沿海国度。
代表日本出征本届奥运会的23岁名将五十岚卡诺阿的故事也许是最好的例证。五十岚的父母都是日本人,长期定居美国,他出生于洛杉矶,而名字“Kanoa”取自夏威夷语的“自由”之意。五十岚卡诺阿的父亲非常钟爱冲浪,由于冲浪在日本并不流行,因此常年定居美国。在冲浪圣地洛杉矶亨廷顿海滩边长大的卡诺阿,因为家庭和环境,他很快就爱上了冲浪,并顺利成长为明星级选手。
根据SurferToday网站的统计,世界范围内大约有2300万人参与冲浪,这一数字不及足球运动参与者的十分之一。而获得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的40位冲浪选手分布也较为集中,他们来自18个国家,其中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秘鲁、巴西、日本均获得满额四个席位。
如今五十岚卡诺阿回到了日本,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命运会以这样的方式与祖国再次联系在一起,“20年后因为冲浪回到这里,这真是一种特殊的联结。”一切只因冲浪首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经过数代冲浪爱好者的不断努力,冲浪入奥的梦想终于在东京化为现实。而在三年后的巴黎奥运会上,冲浪项目也已确定入选。
与场地条件相比,改变刻板印象更难
这项全球范围内目前仍是小众极限运动,不过在国际冲浪协会主席费尔南多·阿格雷看来,冲浪其实具有让更多人参与的先天优势——学习冲浪所需的成本并不高,一片大海、一件泳衣、一块冲浪板,就能玩转海浪,“大海或许是当下所剩不多的仍对所有人免费开放的场所之一”。
然而了解这项运动,与克服恐惧参与其中,之间隔着一条鸿沟。脚踏冲浪板,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即使熟悉水性的人也难免发生危险。《纽约时报》指出,长期以来,外界对于冲浪的刻板印象才是这项运动难以推广的原因,“许多人谈到冲狼就谈虎色变。危险、极限甚至是叛逆,已经成为冲浪的所有标签。”
在冲浪选手为完成一次与海浪的完美追逐,四处寻找着最完美的冲浪胜地的同时,许多坐拥优质海滩的国家的年轻人却因为恐惧而拒绝参与其中。阿格雷期待冲浪能摆脱“小众”标签,并希望更多年轻人能了解并尝试这项运动,“虽然有很多人生活在沿海地带,但是他们并不了解大海本身就是一个为冲浪爱好者量身打造的运动场地,他们也不明白冲浪运动并不需要拿生命做赌注。”
将冲浪带入奥运会正是国际冲浪协会跨出的重要一步。随着冲浪入奥,这项运动迎来推广的最佳机会。据英国《卫报》报道,这项运动今年夏天在英国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北德文郡海滩比往年更拥挤,潜水服的售价从100英镑涨至400英镑,而初学者的冲浪板则从150英镑涨至300英镑。
17岁的英国冲浪运动员爱丽丝·巴顿在位于威尔士南部的一所冲浪学校教学,她深刻体会到奥运会对推广这项运动的积极影响,“想要学习冲浪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能看到这样真是太棒了。”
当佛罗伦斯与摩尔一次次在钓崎海岸忽而冲上浪峰,忽而滑向浪谷,他们正渴望世界改变对这项运动的刻板印象。正如《卫报》所言,“冲浪巨星们在东京向世界展示他们的能力、毅力、勇气与决心”,奥运会正成为冲浪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绝佳契机。
作者:吴雨伦
编辑:谷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