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水的孽缘
医生看着我的髋关节和腰椎片子,露出了"这玩意儿还能用?"的表情。
"去游泳吧,"他说,"这是你唯一还能做的运动了。"
我一惊,"可是医生,我连洗澡时花洒冲脸都要憋气的..."
"......那你可以先从泡脚开始,增进一下和水的感情嘛。"请问医生,你是认真的吗?
就这样,我开始了和50米泳池的相爱相*。
01
打腿四个月,
终于从"溺水式"升级到"苟活式"
教练说:"腿要像鞭子一样甩起来!"
我努力甩起来了,但是像两根僵硬的木棍,在水里扑腾半天,前进距离约等于零。我甚至都能听到我的腿在哀嚎:"不,我们就是两根冻硬的腊肠。"
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学自由泳开始的。
抓着浮板,下半身疯狂扑腾却几乎原地不动的我,光荣地获得了"人体涡轮增氧机"称号。
给我介绍教练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真诚建议:"你要不试试仰泳?至少不会淹死。"
我:"不行,我就要学自由泳!"
她:"为什么?"
我:"……因为自由泳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她:"但是,你让我在教练面前说不起话呢……"
我不要面子的吗?好吧,成年人的体面,就是从承认自己不行开始的。
毕竟,我还可以找到自我激励的对标偶像,游泳名将波波夫8岁才克服对水的恐惧开始学游泳,却拿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两枚金牌。
我不拿金牌,在游泳池里倒腾几个来回总能学会吧。毕竟,波波夫还说过:"胜利来自于自己的坚强努力和强大的自信。"
所以,靠波波夫的信念支撑,我慢慢地扑腾,终于成功游完25米,所以你看,大器晚成这个词就是为我发明的。
虽然25米用时2分半,隔壁大爷蛙泳都来回三趟了。
但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嘛。
所谓成长,就是把"不会"磨成"会",把"害怕"熬成"习惯",后面就简单了。
02
退即是进:
游泳教会我的"慢哲学"
真简单?别提了,几个月游下来,喝的水比游的路还多。
教练安慰我:"至少你锻炼了膀胱。"
教练还说,乌龟虽慢,但最后还是跑赢了兔子,所以,慢慢游,不要急于求成,反而进步快。
在喝了半个泳池的水后,我果然就开窍了:
身体像一条笨拙的鱼,却能缓慢却坚定地向前游去。
慢慢地,就能轻松游完2000米。
突然就有了感悟:慢就是快,努力不是自我消耗的竞赛,而是可持续的前行。
曾经的我也是个狠人:一周跑六次步,两次瑜伽,一天100个俯卧撑,还时不时要去健身房撸撸铁。
结果?肌腱撕裂、腰椎劳损、髋关节损伤,免疫力崩盘。
医生说,你要学会聆听身体,欲速则不达。
人生也像自由泳,急着换气就会呛水,找到节奏才能游得远。
现在的我,学会了偷懒,累了就休息,状态好才加练,毕竟长跑传奇基普乔格,每天必做一件事:睡午觉。
连世界冠军都敢偷懒,我偶尔躺平怎么了?
03
按自己的节奏跑,
最后一名也能逆袭。
到了三八节,单位组织跑步比赛。
毕竟伤愈不久,体能没跟上,一出发就掉到了最后。
但我没急,果断祭出从游泳中学到的绝招:
"按自己的呼吸,保持匀速,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跑。"
三公里后,前面的人开始喘粗气、走路。而我依然一步一呼,一步一吸。
最后500米,我一个一个超越,竟然第一个到达终点。
同事震惊:"你什么时候练的?"
我:"没练,我就是……跑得慢。"
我脑海里自豪地闪现出一句金句:慢不是缺点,是战略性持久战。真正的坚持,是留有余地的奔跑。
04
慢,
是最快的捷径
回头看,游泳、养伤、跑步——这三件事教会我同一件事:
成功从不在"快",而在"不停"。
怕水的人,也能游2000米——只要肯扑腾;
拼命不如会偷懒——身体比成绩重要;
跑得慢的人,反而可能赢——因为不着急。
所以,别焦虑别人的步伐。
你流的每一滴汗,都在为未来的轻松铺路;
你忍的每一次慢,都在积蓄将来爆发的力量。
真正的成长不是百米冲刺,而是自由泳——可以慢,但不能停。
你有没有“慢慢来,反而赢了”的经历?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