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神奇的是,他清楚记得来吃饭朋友的口味,有的土豆不要煮太烂,有的煎鱼要焦一点,还有他也清楚地记得“米饭要硬一点”,因为我爱吃。
那种感觉,就是被挂念在了心上,而担心你吃得好不好最是令人感动的。异乡的游子,最难得的是一顿合适胃口的便饭,有真诚相待的好友。
如果遇到一个愿为适应你的口味煮饭的朋友,请好好珍惜,因为真诚很贵。
一路走来,最极致的口味,还是得回家吃。
每一个孩子回家,父母都会起个大早去菜市场采购好料,普通的滑蛋虾仁有葱花,蛋若芙蓉,虾红葱绿。当你把一块虾肉塞进嘴里时,父母总会用一种关切的目光看着,再夹上一口米饭,便心满意足地点着头用力地称赞道:好吃!
长大以后,回家吃饭,更多的是份陪伴。
或陪着母亲走街串巷去买菜,陪着父亲家长里短地聊天,等到晚饭时刻,一家人坐在一起,就着一碗米饭,吃下糖醋排骨、西红柿炒鸡蛋、蒜蓉菜心、鲫鱼汤等等,细细咀嚼米饭有淡淡的回甘,平凡的滋味里便是这天底下最幸福的美味。
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然而关于幸福,不过手中的那一碗饭。它让我们明白,一辈子不长,好好吃饭,好好陪伴。
在吃米饭这件事情上,对许多人而言是一种顽固的记忆。无论多高大上的筵席,无论喝酒与否,对于他们而言,如果没有一碗米饭作为结束,就会觉得遗憾,失落,乃至于那一餐不算吃过。
也许未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的生活会有更多的面包,更好的肉,更富足的食物,也许不再觉得袁隆平亲近,然而只要爱米饭的人还在,一切都不会遗忘。
就像昨日看过一句话:“早上假新闻满天飞的时候,有孩子还不知道袁隆平是谁。”有人便说,他是让你爸爸妈妈吃饱饭,有了你的人。
一碗米饭白茫茫,一种稻念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