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本质是什么,儒家精髓三句话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2-12-01 22:49:02

儒家思想的本质是什么,儒家精髓三句话(1)

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几乎贯穿始终,但凡治世,几乎都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其中的缘故也有好多种说法,有的认为儒家思想适合统治阶级统治臣民,有的认为儒家思想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更多的人认为儒家思想讲究“礼”这种秩序,让社会更加规范,便于治理。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但为什么有道理,人们就说不清了,今天我试图解释解释这个道理,不足之处,也请海涵。

儒家思想的实质是秩序

多数人认为儒家思想起源于孔子,认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这是有误的,孔子自己都认为,自己的思想承自周公,特别是“周礼”,实际上,儒家尊崇的宗法制,基本上都来自周礼,而孔子的思想核心也是“礼”,就是秩序,说到底,儒家思想说的就是秩序,如何让社会具有秩序的问题,所有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社会关系,都是一种秩序。周公建立的宗法制,就是儒家强调的社会秩序,是社会稳定的基本法则,这也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本法则。礼乐崩坏的时候,社会秩序就会大乱,社会思想就会混乱,儒家势力也会遭受重创;当社会稳定之后,儒家思想就会立刻成为统治思想,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社会秩序也就井然。

同样是秩序,儒法的不同

说到秩序,法家就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实际上法家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具体化,手段化,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我们一直说儒法并用,其实就是说该法法,该儒则儒,结合起来作为统治术,没有什么不同。

刚才我说,儒家思想的实质是秩序,而法家思想就是如何实现秩序的手段,其实就是道和术的区别,儒家在探索秩序的实施手段上为了区别于法家,多强调教化的作用,而法家则是通过暴力手段来规范人的行为,其实质还是让社会具有秩序,儒法并用就在这里体现的最为凌厉。过于强调法,则缺乏温情,容易导致社会信任感缺失,人人自危,社会秩序没有弹性,导致崩溃;如果过于强调儒,则失之于宽,容易导致目无法纪,践踏秩序,引起秩序混乱,社会不靖。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实行的是儒法并用,或者说是外儒内法,在教化包裹下的暴力秩序,二者的实质和目的其实是一回事。

儒家思想的本质是什么,儒家精髓三句话(2)

儒道的一体两面

从术的范畴看有儒法的不同,从道的范畴来看,具有和儒家思想相媲美的也就是道家思想了。实际上儒道两家其实是一体两面,儒家强调入世,道家强调出世,儒家强调达则兼济天下,道家强调穷则独善其身。

用太极图表示,儒家属于阳极,道家属于阴极,此二者是可以彼此转化的,所以,我们就有了乱世道家入世平乱,儒家乱世入道修行的现象。虽然是个人的选择,但主体思想其实是一致的,道家讲究社会秩序良好时,入山修道,社会秩序混乱时,出山修身。儒家强调入世修身,但在不可为时,独善其身,而有的二把刀们,多入不了道门,只能躲在青灯古刹里逃避该有的责任。

儒佛的纠结

刚开始,儒家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说法,这就使得儒家思想只能在统治阶级群体内流行,对于被统治阶级的老百姓来说,生老病死之外的事,统治者是不管的,这就让佛教思想在老百姓中间流行开来,而且统治者为了便于统治也是大力鼓励,给予了诸多的特权,发展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局面。最后形成了上层统治者统治思想为儒家思想,下层民众信佛的局面。

但后来,信佛教众的增多,严重威胁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地位,特别是大量的人口、土地和税源被寺庙掌握,给统治者对全国的掌控力带来严重威胁,引起了历史上有名的三武一宗灭佛的事件。然而这种从暴力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具有长久性,即使通过度牒等措施来限制僧众的发展,但老百姓的信仰不解决,问题总会存在。

为了和佛教争夺市场,拯救儒家在民众中越来越式微的现实,儒家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北宋二程开始,到南宋朱熹手上完成, 儒家思想放弃了礼不下庶人的教条,简化了周礼,大力弘扬儒家思想,向老百姓普及,特别是统治者放开祠堂,家庙等原先只有上层阶级才能修建的祭祀场所,让家族自行修建,将宗法制简化后向普通民众进行推广,比方说,原先婚丧嫁娶仪式异常复杂,在面向普通大众时,执行简易规则,婚礼程序和服丧限制大幅度减少,最终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同时,利用科举制度,形成一种读书导向,教化制度涵盖至族内蒙学,成功地将普通老百姓从佛教手里拯救了出来,最终使得儒家思想成了中国上下民众的主要思想。这也是中国没有被宗教化的原因,朱熹“理学”之功大也!

儒家思想的本质是什么,儒家精髓三句话(3)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统治思想,其实是必然,因为无论是道家还是法家,甚至是墨家,都和儒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其他各家思想实质上都源自儒家,从道的层面来看,只有儒道两家,其他各家其实都是术的层面而已,但核心解决的还是儒家所强调的秩序问题,无非是解决的方式和方法的不同,并没有目的和本质的不同。

而中国宗教化的失败,其实就是儒家思想大众化,普及化的结果,再加上儒家思想在本质上可以囊括百家,让中国人的认知上越过了宗教化的过程,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非宗教化文明。

宗教化,其实是认识窄化和深化的过程,就是在术的层面上更加具体和深入,而在道的层面认识窄化,形成探讨的禁区。这种情况,儒家理学上其实也存在,但理学本身还是世俗化的,缺乏神明的加持,也就难以形成宗教,但在理学认识窄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宗教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窄化过程终止,引起了宗教改革和思想的解放,对道的探讨反而更加深入,并一举超过了开始窄化的理学,进而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

但中国儒家思想其实有过一次涅槃的机会的,就是王阳明的“心学”,心学的诞生,其实是可以让中国开始窄化的儒学,再次深化的,但政治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国没有抓住这次机会,结果导致中国在思想领域完全落后,只能开始学习国外新知。但中国儒学也就是理学认识窄化的过程也就完全打断了,这个过程打断之后,经过百年的迷茫和选择,中国思想之自由,可谓旷古绝今。虽用马氏之学化解了政治危机,但思想的混乱和纠结一直难以平息,而整合古今中外精华成独立之思想,看起来还尚待时日。

目前中外之竞争,其实还是思想之竞争,虽然中国摆脱了窄化过程,但深化尚需时日,撑起中华思想之幼苗也已经破土,需要的也只有时间和养分的浇灌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