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国共双方伤亡,渡江战役前国共力量对比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4 09:13:49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大一次惨败,86,000多人渡过湘江后只剩不到3万人。具体战损多少没有权威资料,红八军团、红五军团34师等战斗部队全军覆没,其他部队伤亡过半。国民党方面损失:湘军死伤七千余人,桂军两千人左右,合计九千人。

渡江战役国共双方伤亡,渡江战役前国共力量对比(1)

《血战湘江》影视图片

仗怎么会打成这样?究竟谁的责任?仅因为国民党30万大军围追堵截吗?

湘江战役时,我党最高*是博古,但这位*又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没有实战经验的苏联军事顾问李德(奥托.布莱恩)。战役指挥林彪和彭德怀,战斗主要在林彪红一军团彭德怀红三军团与国民党湘军、桂军之间进行。

1934年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11月末在广西兴安、全州一带湘江边时,遭到蒋介石30万大军围追堵截,为突出重围,双方展开血战,战役上的惨败换来了战略上胜利,最终突破湘江防线。

渡江战役国共双方伤亡,渡江战役前国共力量对比(2)

综合各种资料及回忆录,湘江之败,固然有敌我力量悬殊的客观原因,请注意,这是客观原因。之前反围剿的胜利已充分证明只要对战争形势有正确预判,战术运用得当,是能够以弱胜强的。更何况当时中央军、桂系、湘军之间矛盾重重,可供突围甚至反败为胜机会还是很多。

主要原因:1,战术僵化,被动挨打

从开始长征到湘江战役发起,李德指挥下,红军一直沿着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行军,“大搬家”行动迟缓 ,结果暴露了战略意图,这才给了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机会。尤其进入湘南后,如能机动灵活主动出击,让敌人首尾不能相顾,很可能会变被动为主动。

但在李德指挥下,队伍一直一字型进军,为掩护中央纵队和后方机关缓慢行动,所有战斗部队变成了掩护部队,处于被动防御下,突破前三道封锁线时,战损就已达2.2万人,整个战役中,国民党军四路大军围追堵截,红军四路狙击,结果每支部队都陷入以少敌多,各自苦战境地,给了国民党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机会。战略性错误,从初始就造成了被动。

渡江战役国共双方伤亡,渡江战役前国共力量对比(3)

《血战湘江》中失去指挥权的*

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围歼,是我区一直以来的制胜法宝。复盘前几次反围剿中的“龙岗伏击战”“黄陂伏击战”“草台岗伏击战”等重要胜利,都是这一战术思想下取得。大凡阵地战则极其被动,湘江之战也是这种悲剧战术扩大版。

2,错过最佳战机

李德不把握中国革命斗争实际,更不会借蒋介石与桂系湘军矛盾创造有利的战斗环境。

蒋介石想借红军与桂系拼的两败俱伤之际趁机把广西收入囊中企图。李宗仁和白崇禧洞若观火,推出了“反共防蒋,防而不击,让路送客”作战方针。意思很明白,只要红军不进入广西,桂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环境有利到什么程度?白崇禧以兵力不够堵截红军为由,干脆把兴安、全州、灌州守军全部撤走,只留下两个营做样子,国民党湘江防线出现了巨大缺口。天赐良机的渡江机会,中央纵队依旧甬道行军,锅碗瓢盆舍不得扔,前进速度极慢,红军前后队伍拉开200里。

车粼粼,马潇潇,……尘埃不见咸阳桥……“火把映照下,红星纵队和机关人员延绵在田埂和小路上向湘江进发,仿佛整个国家在迁徙”——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战机稍纵即逝。两天后,白崇禧担心中央军追击红军趁机进入广西,命令部队从恭城返回灌阳,在新圩以南重新布防。到27日,中央军桂系湘军合围形成,红军陷入了巨大危险之中。

渡江战役国共双方伤亡,渡江战役前国共力量对比(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