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颍上八里河
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4.2班 杨金诺
我欣赏过秀丽的桂林山水,爬过雄壮豪迈的华山,游览过蜿蜒盘旋 的长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画中仙境——颍上八里河。
走进大门,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向前走,我们来到了鸟语林。刚进 去,我们就可以听到一阵欢快的歌声,好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首先,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孔雀,它伸长了脖子,高傲地走来走去。这时,有一位小朋友向它丢了一粒玉米,它立刻开心起来,展开了自己的尾巴。那如扇子般的尾巴上镶嵌着许多晶莹的宝石般的圆点,美丽极了!接着我们见到了高大的鸵鸟,它两只腿跪在地上,用自己扁扁的嘴喝水, 可有趣了!这里还有威风凛凛的老鹰,小巧玲珑的珍珠鸡,形态各异的 鸽子……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真是鸟的天堂呀!
走出鸟语林,我们来到了世界风光园。音乐喷泉正唱着歌,每到高 潮时,喷泉会往上喷,到低音时,喷泉又降了下去,节奏感十足,一会儿直冲云霄,一会儿天女散花,一会儿摇起婀娜的身姿,妖嫦地舞蹈着。在喷泉中心,还有各国的雕像,比如维纳斯女神、赫拉王后、灭火的小男孩、宙斯像……让人感觉好像在跨国旅行呢!走过一条小河,我们来到玻璃栈道。突然,一阵风吹了起来,栈道微微晃动,让人觉得仿佛随时 可能掉下去。当你低头俯视,湖水荡起层层波纹,美极了!
走过玻璃栈道,我们来到了锦绣中华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观音 山,它的洞内有各种恐龙模型,还可以模仿恐龙的叫声,灯光一闪一闪的,恐怖极了!走过观音山可以看见各种奇花异草,比如蜘蛛花、金鱼藻、大鹤望兰……接着,我们来到了吊桥上,它如一条长龙一般,一阵风吹来,吊桥就随着风晃来晃去,可吓人了!
颍上八里河真美,真不愧是“玉雕石刻夺天工”“千姿百态展芳 容"呀!
点评:小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颍上八里河的美丽景 色。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详细描写了颍上八里河的鸟语林、世 界风光园、玻璃栈道等景点,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指导老师:赖鲜如)
篇二:游无名小路
渝北区巴蜀小学4.9班 段思墨
我最爱游玩的地方是我家小区旁边的那一条小道。
刚踏上小道,你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清新的绿林,脚下洁白的小 道一直延长到视线尽头。你常会听见鸟的欢歌,抬头望向树梢,多半会看见一群红额金翅雀,或许你能看见几只正炫耀脖子上那“黑珍珠围 巾”的珠颈斑鸠。瞧它们那神气劲儿,完全想不到它们被你“大吼”吓到时的狼狈样。
往小道深处走十几步,你能听见“哗哗”的水声,那是一个池水碧绿 的小池塘。池中长着几朵荷花、几片荷叶,鸟儿们最爱住在那儿。池中有几条或金或银的大鱼。若时值阳春三月,水池边的棵棵桃树便会花团锦簇,香气四溢。
若到桃花落时,小道更是美如仙境。每迈一步都宛若漂在桃花海 之上,踏在片片花云之间——落花,竟如此可爱。再看这仙境中的池塘,水中厚厚地积了一层花瓣。花层随着水波一起一伏,如同一个花池。鸟儿也大胆地飞上了花层,花层真是厚得不可思议,鸟儿即使打滚乱跳,也无法沾到水。这下,小鸟儿们有了一个好看的“水上游戏场”。它们左蹦右跳,尽情玩耍,甚至搞恶作剧。鱼儿也开启了游戏模式。譬如“叽”的一声,鸟儿在花层里玩得开心,一只同伴便飞来,把花裹对方一身,鱼儿尾巴一甩,水便泼在“受害鸟”身上。小小的池塘成了鸟儿的水上天堂。
待到桃花落尽,三角梅的出头之日也就到了。
走到小道尽头,丛丛娇羞无限的三角梅正竞相开放。三片嫩嫩的、或紫或红的花瓣儿与柔嫩的长长枝条将三角梅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 美丽无比。
只要有了风,小道便成了三角梅的舞台。若是举办一场“自然舞蹈 大赛”,三角梅柔美的身姿定能使它一举夺魁。三角梅的“梅之舞”和着竹哨银蛉这位“虫之仙女”的歌,清脆的虫鸣是自然的天籁之音……
“三角梅舞”“桃花之艳”“鸟鸣池中”,种种美景已不只是出现在那小道之中,更常常浮现在我脑海之中。
点评:在小区旁熟悉而普通的小道上,小作者聆听到绿林中鸟儿的欢歌,欣赏着小水池边娇艳的花朵。落到地上的花朵又成了鸟儿们的乐园,小道尽头的三角梅成了作者眼中翩翩起舞的仙女。这样一步一景,观察仔细,想象美妙,使小道的独特之美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真了不起!
(指导老师:李晓云)
篇三:游仓颉庙
高攀飞
从西安开车出发,一路向东,走进白水,跨过洛河,绕过重重叠叠山路,视野忽然开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仓颉庙。
不同于名山古刹,有着奇山异水、飞瀑流云的映衬。仓颉庙就坐落在白水县城东北史官镇的一块平地上,远远看上去更像是关中一座大户人家的院子。
古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庙不在大,有圣则兴。在白水当地,人们称仓颉为“仓圣”,称“仓颉庙”为仓圣庙。仓颉庙东汉时期已具规模,北屏黄龙山、南望洛河水,2000多年来,晨钟暮鼓,古韵悠长。
传说仓颉为轩辕黄帝时的史官。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从中受到启迪,首创了“鸟迹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仓颉因此被尊为中华文字始祖。据说,仓颉造出文字后,“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就源自这一传说。“谷雨祭仓颉”成为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仓颉造字,使人们摆脱了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篇章。泱泱中华,几千年来文脉绵延不绝,文字发挥了关键作用。
夏日里的仓颉庙显得格外幽静,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藏着故事,浸透着文化气息。庙内现存为元、明、清建筑,规模不算大,但布局完整,轩敞疏朗,古木幽深。四周围墙都是夯土筑成,风雨剥蚀,断壁残垣,杞坏不修。刀法细腻、栩栩如生的砖雕、木雕像如一幅幅图画,飞龙走凤、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各具奇妙。
庙内古柏参天,虬枝盘旋、形态各异。上千年的就有48株,其中一古柏中空生槐,柏树槐树环抱相长,名为“柏抱槐”,堪称奇观。一株传为仓颉亲手所植的“手植柏”,距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它们与曲阜孔庙古柏群、桥山黄帝陵古柏群并称中国三大古柏群。一株株古柏历经千年风雨,任凭沧海桑田,依旧生意盎然。阳光透过,光影斑驳间,时空的距离仿佛被拉近。
传说中的仓颉“四眉四目”,故庙内建有两座东西并列的清代戏楼,以供其观赏。戏楼内侧的壁画早已斑驳不堪,精美的壁画若隐若现,吴带当风,如神来之笔。每年谷雨时节,周边十里八村的乡民都会聚集在此,争看“对台戏”,热闹非常。
十里乡俗不同,东府一带庙会有唱“对台戏”的风俗。仓颉庙的“对台戏”讲究颇多。天不明开戏,每天戏码不断变换,一晚上通常要演出四五折戏,日夜不停,鸡叫时仍在唱,此所谓“天明戏”。演员困了就睡在戏台两侧的“麦秸铺”里。戏台两侧各用铁索挂着铁盆大小的油灯,每当油尽灯枯之际,便有执事人高喊“添油嘹”,继续往灯里添油,油灯不灭,演出不歇、曲声不绝。
两台戏对演时,以台下观众多寡判断戏之好坏,哪边戏唱得好,观众就会涌到哪边戏台下。唱赢了的戏班,就会受到礼待。庙会会长高擎四方红漆木盘,在“吹手”的鼓乐声中把盘内的大红贺帖,美味菜肴送上戏台,作为嘉奖。戏唱输了,就会遭到冷遇,主事者扔给戏班一捆葱和一笼馍。
我曾当面询问过“秦腔皇后”余巧云,民国时期在仓颉庙和名老艺人高符中唱“对台戏”的情形。一边是蒲城杨虎城部下创办的培风社,一边是西安城里大名鼎鼎的易俗社。“培风”“易俗”二字,即指通过戏曲高台教化作用培养新风尚、移风易俗之意。强大的演出阵容一下吸引了十里八乡赶庙会的人,戏台底下乌压压挤满了人。一个十四岁就冲州撞府、跑江湖卖艺的小姑娘,最终以精彩演出赢了“台”,一时间传为趣闻。
人生如戏,古往今来,仓颉庙见证了多少风云变化,又有多少大戏在这里轮番上演,你方登罢我登场,如今只剩下寂静的戏楼。喧嚣过后,时间在这里凝滞、历史在这里沉淀。每当后人拜谒先圣、寻幽揽胜,游弋在这古老的建筑群里,是否听到了当年开戏的锣鼓声?
点评:当代作家高攀飞老师用心写就的这篇游记,值得我们细细品读,跟着他感受一道美丽风景,收获一场文化邂逅,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其布局谋篇的方法和娓娓道来却精雕细琢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