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歌》
一个国家的文化如何,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倘若国家没有独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或者不注重发展和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话,那么即使这个国家其他方面发展得再好,最后也会成为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那么,怎么样才能传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让国家有精神文化做支撑,做到有“精气神”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南怀瑾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表示:中国的历史文化精神都在历数,中国要是想强盛起来,非把阴历历法变过来不可。
阴历历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个十分具体的分支,其与阳历历法相对应,指的是根据月亮的状态为周期制作出来的历法。
那么,为什么南怀瑾老师会发表这样的观点呢?阴历历法又有着哪些重要意义呢?
01 阴历历法与阳历历法阴历与阳历,是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陌生的两个词语。
其中的阳历,也就是公历历法,其指的是以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周期来进行划分的时间节点,所以又被称作“太阳历”。
现如今,阳历历法的适用范围更广,几乎已经成为了世界通用的历法。在这种历法的运用之下,年份被分为了平年和闰年。
每一个平年都有365天,而每一个闰年都有366天,多出来的那一天便是四年一遇的二月二十九日。
而与阳历历法相对应的,便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阴历历法。这是独属于我国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纪年方式,其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
那个时候农业尚且处于发展阶段,经济更是并不成熟,聪明的祖先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找到了一套其与地球位置变化的规律,从而形成了最早期的纪年方式。
这为之后的阴历历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让阴历历法有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后来的古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学以及天文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计算出了看似简单的阴历历法,并且将其运用在了农业领域当中,让农作物何时播种、如何抗灾、何时收获等问题都有了解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