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重点字词】
余幼时即嗜学
嗜:特别爱好
无从致书以观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同意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录毕,走送之
走:跑。
不敢稍逾约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因此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既:已经 道:学问、学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交流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趋:奔向。执:拿着叩问:求教。叩,请教。
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或遇其叱咄
或:有时
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卒:最终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支:通“肢”四肢的意思 汤:热水。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再:两次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穿着
腰白玉之环
腰:用作动词,腰佩
右备容臭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若神人
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
缀:这里意为“跟随”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给予,赠送
凡所宜有之书
宜:应当 不必若余之手录 若:像
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 流辈甚称其贤 贤:贤能
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 余朝京师 朝:朝见
撰长书以为贽
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
色:脸色 夷:平易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谓:说
是可谓善学者矣
是:这 谓:称作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
谓:说
【重要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曾快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6.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文: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
7.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8.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9.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文: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10.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人了。
11.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现在在太学里学习的各个学生,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给(他们)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担心;坐在大厦里面读书,再也没有奔走的劳累了。
12.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题得不到回答、要求得不到满足的。
13.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凡是应该有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
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15.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东阳县的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有两年了,同辈的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城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16.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写了一封长信作为初次见面表示敬意的礼物,言辞很流畅、通达。和他辩论问题,言语温和而脸色平和。他自己说少年时候在学习上用心很劳苦。
17.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了。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讲讲求学的困难来告诉他。
思想感情
本文是宋濂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序。文章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问题探究
1.作者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遇到的苦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抄书之难:手自笔录;
求师叩问之难:趋百里外,谦虚谨慎;
从师道路跋涉之苦: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生活之苦:日再食,缊袍敝衣。
克服的方法:
①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群书。
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③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2.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
目的:激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 本文采用对比的写法,请举出一例,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对比,更为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5.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学习中需要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④学习要又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