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的意思是什么,荆棘为什么是两种意思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0 23:27:03

一、初识刘秀:

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出自姬姓冯氏,周文王后裔,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

荆棘的意思是什么,荆棘为什么是两种意思(1)

冯异

新莽政权末期,冯异任颍川郡郡掾。公元22年,南阳郡刘縯等绿林军起兵,冯异奉命,统领五县,据父城,抵抗绿林军。23年,新莽政权覆灭,绿林军拥戴刘玄,建立更始政权,开始平灭其它势力,更始帝刘玄,派刘秀率军,由南阳进攻父城,冯异外出巡视属县,被绿林军俘获。此时,其堂兄冯孝等,皆在刘秀军中,共同保荐冯异,刘秀遂劝降冯异,晓以天下大势,冯异身为豪杰,为刘秀的气度所感染,慨然应允。冯异回到父城县,搬取老母,准备归顺刘秀。

不料,风云突变,刘玄定都宛城,*刘縯,将刘秀调回宛城,另派将进攻父城,冯异是为刘秀所感召,是要投奔刘秀,并非是要投奔更始政权,因此,冯异始终坚守父城,拒不投降更始政权,先后击败了更始诸将的十余次围攻。

刘秀回到宛城并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

后来,刘秀任司隶校尉,经过父城。冯异立即开城奉献牛酒迎接,正式投奔刘秀,被任命为主簿。冯异又推荐许多同乡,如后来同为云台二十八将的铫期等,刘秀任命他们为掾史,冯异很快成为刘秀的得力助手。

河南绿林军,先后定都宛城、洛阳、长安,但是,山东赤眉军、河北铜马军不服。更始帝刘玄到长安后,急欲平定河北,想派刘秀前往讨平河北,大司马朱鲔等诸将,强烈反对刘秀出巡河北。就在刘玄犹豫不决的时候,冯异给刘秀出了一条锦囊妙计,冯异劝刘秀,一定要想办法巴结当时颇有权势的左丞相曹竟,刘秀听从了冯异的建议,“厚结纳之”,最终,得到刘玄批准,讨伐河北,这一下,刘秀之势不可阻挡了。

刘縯遇害后,刘秀在独居时常哭泣。冯异前去宽慰,并进言,劝刘秀收揽人心以发展自己的势力,刘秀深以为然。

24年,王郎在邯郸起事,刘秀入据信都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命冯异至河间一带(今河北省东部沧州市河间市)招收兵马,授偏将军。此后,冯异随刘秀,击破王郎,平定河北,以及战功封为应侯。

荆棘的意思是什么,荆棘为什么是两种意思(2)

击破王郎

为了促成和真定王刘杨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此时距刘秀在宛城迎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

见刘秀在河北势力猛增,更始帝刘玄颇感不安,于是,他遣使至河北,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马,回长安领受封赏,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并将刘玄派去接收的官吏一一击*。

刘秀发幽州十郡突骑,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交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军,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

至此,刘秀脱离绿林军,改换旗号,其主力变为铜马军,与刘玄绿林军,樊崇赤眉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献计破敌:

刘玄派舞阴王李轶、大司马朱鲔等,率三十万大军镇守洛阳,防备刘秀。刘秀为巩固在河北的统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冯异为孟津将军,统率河内、魏郡二郡驻军,共同抗御朱鲔、李轶,从北方压制洛阳。

冯异探知朱鲔、李轶不和,为了分化瓦解,致书李轶,晓以祸福,指出刘玄政权已危在旦夕,而刘秀势力则蒸蒸日上,劝其归降。李轶自从通书后,不再与冯异交锋。冯异趁机大力夺取各地,北夺上党,南取成皋(虎牢关一带),直逼洛阳。

冯异见分化瓦解策略已经奏效,于是上奏刘秀,建议刘秀进一步激化李轶、朱鲔间的矛盾,故意泄漏李轶与冯异通书信的内容,刘秀照办,朱鲔闻知大怒,派人刺*李轶,冯异率部,南渡黄河攻朱鲔,朱鲔迎战失利逃归洛阳。

捷报传到河北,诸将庆贺刘秀,并劝他即位称帝。刘秀遣使令冯异来鄗邑商议大计,冯异也劝刘秀称帝。

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正式建国,于河北鄗城(即高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是为汉世祖光武帝。

26年,改封冯异为阳夏侯。

三、剿平赤眉:

此时,赤眉军已经*到长安,拥立刘盆子为帝,击败绿林军,更始政权一片混乱,刘玄投降,因赤眉军暴虐,关中父老都心向绿林军,想再拥立刘玄,赤眉军恐怕有变,遂*刘玄。

刘秀派邓禹率军西入关中,此时,赤眉军将关中祸害到,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赤眉数十万大军拥在长安,粮草告罄,只得撤出长安,西走陇右以补充粮草,被割据陇右的隗嚣(AO,三声)击败,此时严冬,“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毙”,赤眉军只得再次折回长安,并击败了进驻那里的邓禹军,邓禹逃出长安。

27年,刘秀又派冯异前往关中,为征西大将军,代替邓禹指挥西征军。冯异刚到关中东部,邓禹败兵联合冯异部与赤眉再战,再次大败,冯异退到河南边界,邓禹则远走宜阳。冯异收拢归散的部下,坚壁清野,待机再战。不久,冯异军与赤眉再次大战于崤底(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这是双方的决战,一直*到日头偏西,双方皆伤亡惨重,冯异提前选精壮之士,伏于道路两侧,此时见双方皆已力衰,伏兵*出,赤眉军惊溃大败,八万余人被迫投降。崤底之战,使得赤眉军遭到重创,元气大伤。

光武帝刘秀下诏表扬冯异先败后胜,诏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来演变为成语,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赤眉军向宜阳一带逃去,冯异率军紧紧追赶,刘秀率军在宜阳一带阻截,尚有十几万兵马的赤眉大军无奈在宜阳被迫投降,并向刘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的传国玉玺和更始的七尺宝剑。赤眉降后,上缴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阳的城西,与旁边的熊耳山一样高。

刘秀又命冯异,占据关中,整顿已经被赤眉军祸害得残破不堪的关中。

这时赤眉虽已投降,但关中当地豪强武装分据各郡县,互相攻击。冯异边战边走,屯兵于长安上林苑,这时关中,百姓饥饿,人吃人,一斤黄金只能换到五升豆子,冯异军士都以果实为粮。刘秀命南阳部队援助冯异,并且送去谷子和绢,援兵及粮草到时,冯异军中齐呼万岁。冯异兵士粮食逐渐增多,遂对不听从命令的当地豪杰们逐个击破、收服,汉家威德盛行于关中,关中全境平定。

冯异统治关中,人称“咸阳王”,冯异不自安,向刘秀请求调离,刘秀很信任他,劝他不必担心。

这几年间,在关东,据守洛阳的朱鲔归降,此后,刘秀平灭了梁王刘永,统一了关东。

30年,建武六年春,冯异到洛阳朝帝,刘秀赐以珍宝、衣服、钱帛,数次赐宴引见,商议讨伐陇蜀大计。

刘秀指着冯异对满朝大臣说:他为我劈开多刺丛生的荆棘,平定了关中。 ”披荆棘”本是刘秀夸奖冯异的征战之功,后演变为成语“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或克服创业过程中的艰难。

荆棘的意思是什么,荆棘为什么是两种意思(3)

披荆斩棘

四、进攻陇右:

此时,刘秀占据关东、关中,与占据陇蜀的隗嚣、公孙述,呈三足鼎立之势。

刘秀派冯异进攻陇西隗嚣势力,冯异率军,一路攻入陇西,

33年,建武九年,隗嚣去世,部众拥立隗嚣子隗纯,继续占据冀县一带,公孙述派遣部将往救隗纯,光武帝刘秀命冯异任天水太守,击败公孙述援军,切断了隗纯的外援。

34年,建武十年,冯异病故于军中。刘秀得知后,赐谥号为阳夏节侯。

五、大树将军:

《资治通鉴》记载,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居功,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明确旗帜信号,在各部队中,冯异军最有纪律。汉军宿营时,其他将军在一起讨论功劳,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每次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时,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刘秀因此而大为称赞。

荆棘的意思是什么,荆棘为什么是两种意思(4)

大树将军

冯异的后裔:

子:冯彰,袭封阳夏侯,后改封东缗侯,又改封平乡侯;冯欣,封析乡侯。

孙:冯普,冯彰之子,袭封平乡侯,后因罪废除爵位。

曾孙:冯晨,冯普之子,袭封平乡侯。

公元60年,汉明帝命人绘二十八功臣像,宣于南宫云台。云台二十八将,冯异名列第七。

782年,唐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在列。

1123年,宋武庙七十二将中,冯异在列。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冯异亦位列其中。

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东汉时期的大臣只有邓禹、冯异。

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是冯异故里,冯异归葬于此。清代《宝丰县志·舆图》中标注有“冯异冢”,据县志记载,冯异冢,墓园范围有九千多平方米,墓前有石碑,大约高七尺、宽二尺,上书“大树将军之墓”,文革期间,墓园被毁,现在变为农田。

清嘉庆年间,冯异墓经过一次整修,据《宝邑碑铭》收录,冯异冢的墓碑上有碑文:“保主刘秀将军冯异,年殉四十五,憨厚忠贞,不求功绩,阵亡沙场,回故土埋葬安宁乡。”款为“皇清嘉庆二十年重修”。

姬姓冯氏,包括很多支系,其中一系是长平之战韩国冯亭的赵国冯氏、秦国冯氏,而冯异则是与冯亭不同的另一系,冯异的后裔,形成“大树堂”。

荆棘的意思是什么,荆棘为什么是两种意思(5)

冯异开创了“大树堂”一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