烎的读音,烎字怎么读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2 03:16:57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实习生 邓倩倩

逢年过节时,总有很多古典诗词忽而涌上心头。春节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七夕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秋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们由来已久,深入人心,在不知不觉间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

这或许就是古汉语的生命力。离开了语文课堂,放下了文言文阅读,不少人以为古汉语已是距离我们相当遥远的存在,但其实很多源于古代的字、词、成语、诗句一直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也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我们说到“奇葩”,我们会想起某综艺节目,殊不知这是一个古老而优美的词语,司马相如在《美人赋》中就曾以“奇葩逸丽”表示“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当我们谈及“浮云”,几乎脱口而出:“神马都是浮云”,殊不知“浮云”一词也是古已有之,《论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也写:“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还有一些古字,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网络时代重焕生机。比如本义为“光明”的“囧”(jiǒng)从大约2008年活跃至今,自成汉字表情包,被冠以“21世纪最风行的单个汉字”之一;“梅”的异体字“槑”(méi)被网友理解为“呆呆”,常用来形容人天真可爱;本义同“天”的“兲”(tiān)字被网友从上往下拆分念,以此衍生出“兲才”、“我的兲啊”、“叫兲兲不应”种种用法;原义为“光明”的“烎”(yín)字在2009年突然流行,那年一只自称“烎队”的战队向知名DOTA战队发起了挑战,在无意间带动起一阵“烎文化”:“烎你没商量!”“男人,重要的不是帅,是烎!”

烎的读音,烎字怎么读(1)

那么,如何评价古汉语在网络时代的“复活”?如何看待古字词在时光长河中的原义变化与褒贬更迭?又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上海民办建平远翔学校语文老师蒋雯鸽、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请他们从中学语文老师、大学中文系老师、文学刊物编辑等一线语言工作者的角度,谈谈各自对“古汉语的生命力”的理解。

烎的读音,烎字怎么读(2)

活跃在现代汉语里的古汉语

“学习”“不耻下问”“逍遥”“养生”“大千世界”“欢喜”“灵丹妙药”“窈窕淑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怆然泪下”“几度夕阳红”……谈及活跃至今的古汉语,黄德海一下想到了很多例子。蒋雯鸽特别提到了“砥”——它在古汉语中是“磨刀石”的意思,“我们现在虽然不会说‘我买了块砥’这样的语言,但‘坦荡如砥’‘砥砺’这样的词语仍然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语。”

“实际上,古汉语和我们当下的生活依然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们的由来。”杨焄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深受喜爱,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玩,那是源于古代酒席上的文人酒令而加以改造简化。“成语就更普遍了,比如《庄子》里的越俎代庖、朝三暮四、游刃有余、相濡以沫、白驹过隙等等,都沿用至今。还有翻译,古汉语在翻译中也有独特的功用,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就曾借用《论语·颜渊篇》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将《水浒传》的书名译作All Men are Brothers。”

烎的读音,烎字怎么读(3)

黄玉峰认为,古汉语往往具有庄重、简洁、有力的特点,尤其是四字句,所以在严肃的场合,或者典雅的场合,多有接近文言文的语言。“比如,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目录主体部分都是四字句: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这里‘本法’‘所称’‘对其’都留有明显的文言痕迹。至于其中的用语:‘予以’‘不得’‘及其’‘以上’‘及有关部门’‘从业’‘截留’等等,都与文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表示,现代文就是从古文脱胎而来的,离开文言文,现代文成为无本质之本,只是大多数人不自觉而已。

在徐默凡看来,一方面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很多现代汉语的字词都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并不存在完全的对立关系,词典里标<书>的书面语词都来自古汉语,“我们使用现代汉语本就是在继承、发展古汉语。”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代篇目是比较多的,社会语言生活如书法、戏曲、对联中的古代汉语元素也不少,甚至流行文化中还有大量的古典剧集、古风歌曲,“我觉得古汉语的魅力是渗透进中国人血脉的,随着国民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能够欣赏古典之美的人会越来越多。”

烎的读音,烎字怎么读(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