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美好的一切,都始于遇见。世间遗憾的一切,都终于别离。
于千万人中,于时间的无涯里,如能遇上一个正当好的人,那便是最美的缘分。
爱情一直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更是如此。诗词里有最倾心的相遇,最痴情的等待,最完美的圆满,也有最遗憾的错失,最心痛的告别,最凄婉的结局……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是重逢的欢欣。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这是坚贞的誓言。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是真心的祈愿。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是无尽的思念。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这是痛苦的哀伤。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深情的怀念。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是被迫分别的无奈。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这是生死不渝的至诚。
诗词中的爱情有许多种,唯有爱而不得最让人惋惜。有些唯美的诗词背后,都潜藏着一段动人心魄的爱恋,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吧!
01
《长恨歌》(节选)
唐·白居易
但令心似金钿(diàn)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的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境内)。他的爱情之花就是在寄居符离期间开放的。
在这里,诗人结识了相距不远的邻家女孩湘灵。湘灵活泼灵动,能歌善舞,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的玩伴。
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那年,情窦初开的他们开始了青涩而美好的初恋。
他们的感情浓烈而纯真,但迫于门第观念,这对有情人遭到了白家的坚决反对。尽管白居易多次恳求母亲准许他与湘灵成婚,但都被母亲严词拒绝了。
后来白居易因家中事宜回过符离几次,与湘灵见过几次面,每一次凄凄地别离,都足以痛彻心扉。诀别的那天,湘灵把一双亲手做的绣花鞋和一面精美的青铜镜送给白居易,以作永久纪念。
离开湘灵的日子里,白居易只能将满腹相思都寄于纸上。创作出旷世名篇《长恨歌》那年,他已经35岁。
他将一代君王对心爱女子的爱恋娓娓道来,在痛惜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时,何尝不是在痛惜自己和湘灵的生离之悲。
白居易为那份无望的爱情坚守了十几年,这期间,他只能以迟迟不婚去对抗母亲,只能以诗寄怀,思念那个“东邻婵娟子”。
直到他37岁那年,母亲以死相逼,他才妥协娶杨氏为妻。本以为就此结束,相忘于江湖。不承想,七年后,白居易在被贬江州的途中,竟机缘巧合地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湘灵,当得知四十岁的湘灵仍是孤身一人时,内心十分悲恸。
八年之后,白居易回朝复命,途中专程取道符离,期望找寻湘灵。奈何时光如流,人去楼空,他心心念念的人早已杳无音讯,生死无踪。
江州一别,两人就这样消失在人海茫茫,此生再未见过。
岁月悠悠,千年已逝,那些分离的苦痛已然烟消云散,漫长岁月里的无尽思念和追忆却能永存。
于是,今天的我们才能循着诗人情意绵绵,长恨无期的诗句,去窥见这段隐没在时光里的苦恋悲剧。
02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他叫崔护,容貌清俊,文才出众,可是在那年的科举考试中却落榜了。没想到多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竟是名落孙山。
由于家乡距京城路途太过遥远,他没有回乡,而选择在京郊住下,准备来年再考。
清明节这天,踏着一地春色,他独自来到都城南门外郊游。春风和煦,吹散了他失败的阴霾,溪流淙淙,流去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桃林里竞相绽放的桃花,犹如片片粉红色的云霞落在枝头。
不觉已是正午,崔护感到又累又渴,遥望过去,前方似有一处院落隐在桃林深处,他顿时喜上眉梢,不禁加快步子。
果不其然,他来到门前,轻轻叩响虚掩的大门。门开处,一个双颊含羞的妙龄少女映入眼帘。少女为他端来一杯水,然后便立于一树花之下,静静地望着他。
少女眉清目秀,眼波流转,绯红如桃花般的脸庞,和灼灼的桃花互相映衬,显得愈加动人。
盈盈少女,让诗人一见倾心。可是,读书人的矜持和含蓄,却让他羞于表白,只是悄悄地把依恋和爱慕刻在心底。
隔年此时,还是春意烂漫、百花吐蕊的季节,诗人故地重游,急切地期盼着与佳人再次相聚。
然而,当他满心欢喜地赶到庭院门前时,看到大门紧锁,那极力追寻的“人面”已不知去往何方,只剩下满树的桃花灿然盛开,笑对春风。
桃花依旧,人面已消,佳人渺渺,他久久地伫立在门前,惆怅和忧伤一时间齐齐地涌在心头。
在飘飞的桃花雨里,他将一首《题都城南庄》题于门扉之上,带着重寻不遇的失落和永远无法弥合的遗憾,怅然而去。
崔护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不过是一颗寂寂无名、并不耀眼的小星,然而他笔下那份偶然相遇的美好是如此惊艳,刻意求之却永不再得的怅然也触动世人千百年。
03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téng)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yì)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年轻时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女方是他的表妹唐婉。他在正好的年纪娶她为妻,两人恩爱无比,十分般配,然而最终他们却被迫离异。
只因陆母见儿子整日与唐婉厮守在一起,认为儿子沉湎于儿女情长、不思进取,皆是唐婉之过,所以硬是拆散了这对痴情鸳鸯。接着,陆游续娶,唐婉也另嫁。
他们分离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婉不期而遇。四目相对的瞬间,感伤已在彼此的心间溢满。
那个令他朝思暮想的身影早就消失在花丛间,陆游还伫立在原地怅望着,感慨之余,转身在沈园的墙上吟赋出这首《钗头凤》,记录了他们爱情的悲剧。
一年后唐婉重游沈园,看到了园壁上令人心碎的题词,不由悲从中来,思绪万千,另和了一首《钗头凤》。
一颗本已憔悴且布满伤痕的心,怎能承受住这离别相思之重。回去后不久,她就在抑郁和思念中离开了人世。
爱而不得,已让陆游伤心不已,爱人早逝,更让他抱憾终身。
在往后余生里,不管走到人生的哪个阶段,他从未忘记过唐婉。那份痛彻心扉的思恋,那份肝肠寸断的悲恸,一下子萦绕在他心间60多年。
红颜不再,时光走远,何苦再去追问,究竟是命运的造化弄人,还是母亲的强行拆散?
陆游唯一做到的就是他把心中那片隐秘的角落留给了唐婉,他把最深情的诗篇也写给了唐婉。“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的触景伤情;“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悲情缱绻;“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的肝肠寸断……
纵观陆游的一生,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未酬,反而在罢官、贬谪和调任里耗尽毕生仕途;深爱妻子唐婉却无法相守到老,反而在悔恨和悼念里倾尽全部情思,这于陆游而言,是命运的叹息,也是悲凉的结局。
04
《山之高三章》
宋·张玉娘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
凝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来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在宋末元初的浙江松阳县,生活着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张玉娘。她是宋朝四大女词人之一,玉娘自幼聪慧饱学,博雅风华。
她的作品存世虽不多,但诗词题材和风格却极为广泛,既有风花雪月,也有金戈铁马。张玉娘演绎了一段回肠荡气、为情而亡的凄美故事。
她爱恋的人是表兄沈佺,两人同年同月同日生,自幼青梅竹马,十分亲密,随着年龄的增长,暗生情愫。
在最美的年华相遇,两颗心又因相知相许而紧紧相依。才子配佳人,恩爱两不疑,他们认定终生,只待来日结发为夫妻。双方父母见之,便做主为他们定下了婚约。
正当张玉娘心愿得以满足,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时,父母却因沈家突然的家道中落,生了悔婚之意,玉娘坚决不同意。
玉娘非常痛苦,几乎是日坐愁城,为伊消得人憔悴。无奈之下,21岁的沈佺只得随父赴京赶考博取功名。
分别的日子里,玉娘日日期盼能和沈佺重逢,星前月下,细语温存。相思之苦困扰着她,也折磨着她,以至她愁思满腹,写下大量诗作,抒发绵密的思念和无尽的哀愁。
这首《山之高》就写于沈佺宦游京城期间,她将坚贞而高洁的誓言,刻画得细腻深入,让人叹为观止。
后来,沈佺一举中第,位列榜眼,两位有情人也即将迎来重聚的时刻。本是天大的喜事,可是天不佑人,沈佺不慎染上伤寒,又因思念过甚积郁成疾,竟一病不起,未几竟至驾鹤西去。
噩耗传来,玉娘终日以泪洗面,矢志不嫁。父母亲看她整日抑郁,想为她另择佳婿,玉娘绝无此意,更加痛苦。她为沈佺守节,恹(yān)恹独守空楼,度过5年悲痛的日子。
又一年的上元佳节,昏暗的灯光中,她恍惚看到了沈佺的身影,沈佺对玉娘重申生死不相辜负的誓约。语毕,人不见。玉娘悲痛欲绝,从此绝食,未过一个月,染病身亡,年仅28岁。
张玉娘的父母哀怜她的痴情,请求沈佺的父母将二人合葬,实现了玉娘“生不同衾死则同穴”的愿望。
月余,玉娘的两位侍女霜娥和紫娥也殉主而去,连玉娘生前畜养的鹦鹉也悲鸣而死,遂将其皆葬于沈张合墓边,时人称之为“鹦鹉冢”。至此,这个悲剧而凄婉的爱情故事终结。
诗词中还有哪些爱而不得的遗憾呢?
作者:溪月弯弯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