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姓人口最大村庄,陶姓最正宗的家谱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5 01:54:28

新沂河之恋(上)

■张沂

青梅竹马

话说在新沂河南岸潮南县,依傍着沂河大堤,有一个章店集镇陶圩村,有几百户人家,三四千人口,其中陶姓家族最大,村里*村长一直是陶姓人来做,支部村委里偶尔有一些不重要的配角由其他一些小家族成员担任,这样看起来很民主。实际上,这几个小家族的成员,和陶姓大都有这样那样的姻亲关系。

陶圩村会计陶老旺,住生产路路西,一座院落,坐北朝南三间砖石到顶的瓦房,另外,东西各有三间略矮小些的边屋,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客房兼仓库。这样的条件,在八十年代初的乡间,显得大门大户,实力雄厚。

陶老旺膝下,上边三子,下边一女,三子已成婚,分家出宅另过。掌上明珠陶大桃,1962年出生,属虎,正在镇中学读高一。

本生产队(不久改队为组)生产路路东东南角,有一户——户主李老盛,和陶老旺年纪相仿,家里三间石头基础,土墙瓦苫的堂屋,两间土墙草苫的厨房,经济条件比较一般。老盛老婆身体不好,多年不生,直到四十岁左右,才结一个晚瓜,取名李大生,后又生一个女儿。大生1963年出生,属兔。大生和同村的大牛、大堂,也在镇中学读高一,与大桃是同学。

大桃年长大生一岁,二人自小一起长大。除去上学,平时在一起捉迷藏,爬树,掏鸟窝,摘桑葚,做游戏。青梅竹马,年少无猜。

低年级时,男女同学界限小,无话不谈。四五年级时,男女同学都大了,相互有了回避,目光交流多于语言交流。每到课间时,大桃那对双眼皮的带有光芒的大眼,经常在大生视线里扑簌簌地晃动,两个人心无芥蒂,属意相通。

一晃小学五年,初中二年,大桃和大生和本村的大堂、大牛几位同学升入了镇二年制高中——此时是公元1980年,大桃十八岁,大生十七岁,正是青春大好的年华。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变得了赛观音,变不了似蒲扇。”

大桃本就是美人胚子,现在出落得如芙蓉出水,明眸皓齿,貌若桃花,白净的鸭蛋脸,经常挂着笑。颈脖细腻得像天鹅绒绸缎,两条粗辫子用花手帕扎起,在脑后肩头上跳来跳去。或蓝或红的碎花褂子,灯草绒松紧口布鞋。削肩细腰,体态玲珑,即使冬天穿棉袄,也遮掩不住大桃那高低起伏的身体曲线。走起路来,腰臀腿膝脚处处都显得协调而又有弹性,步态轻盈活泼,摇曳生姿。

大桃在陶圩村是当然的村花,在章店集中学,风采也不输于集镇上的女学生,在同学的心目中,也进入了班花和校花的行列里。

大生的个头也蹿了起来,1米78左右的身高,长得宽肩狼腰,丰神俊朗,眉清目秀,只是黄白的脸上略有些瘦削,衣服的肩头膝盖处常有不熨帖的补丁,手掌上已经磨出了茧子。在体育课上,大生跑起来虎虎生风,常常把其他同学甩下一大截,吸引了一众女生们的目光。班级之间举行篮球赛时,满场飞的大生,也赢得了许多其他年级女同学的喝彩和掌声!

章店集中学没有围墙,学校周围是一圈水沟,沟畔长着低矮的钢橘林,用于屏蔽内外。校园中间的西半部分是几排红砖瓦房教室,屋后有一口砖井,东边是操场。校园最南边是学生宿舍,西北角是厨房。校园里有一条东西主干道,通向校园东边的大门,道路两旁长着虬劲的松树和高高的白杨。每到中午时分,一大群初中生、高中生会到街上赶集凑热闹,如果兜里有几毛钱,会买一捧花生或者瓜子,或是一串糖球,边走边吃。

陶姓人口最大村庄,陶姓最正宗的家谱(1)

夏季里,他们多数买的是几个生瓜和西红柿。大生家经济比较拮据,很少买吃的,中午会到街西头的书场上去听书,或是图个热闹,转一圈就回来。班级里一些家在街上的女同学,穿着时髦亮丽,经常并排行走,一边走一边笑着打闹,展示她们与众不同的青春色彩。大桃有时候和她们走在一起,不但没有丝毫逊色,那种来自于乡村的天然本色,反而使她有了一种“深山出俊俏”的优势。

大桃每次买些吃的,都会悄悄地在大生的课桌肚里塞一份:一个西红柿,一个苹果,或是一个馒头。

夏季天长,傍晚下晚自习,正是好动的男同学饥肠辘辘的时候,这时候,大桃的馒头,往往救了大生的急。

一天晚自习放学后,大桃花了四毛钱,在校门口东边的饭店买了两个馒头正悄悄地准备递给大生,大桃用目光暗示大生。大杨树底下,大生四处张望,迟疑着。不小心,馒头被同村的另外两个男同学大牛、大堂,从大桃的手里夺去一个,嘴里喊道:“见者有份!”。于是四个人一人半个馒头一起分享起来。大桃没有吃,看了看大生,说:“大生,我这半个给你,我吃饱了。”长得矮黑的大牛,高胖的大堂,自小学起就心知肚明大桃和大生两个人是“一对”。大牛故意打趣地说:“大生,可要记得大桃的好噢——将来要报答哦——”他把尾音拖得长长的。旁边的大堂笑了,接着说:“我们也要报答你,好不好?”。大桃瞪了他俩一眼说:“谁稀罕你们!”大生他一个馒头下肚,脸上来了精神,诚挚地说:“大桃姐,我记住你的好!等我将来赚钱了,一定加倍还你!”“去,谁要你的钱,到时候,说不定,你的钱就是我的钱,敢拿我的钱送人情?”大桃斜眯着桃花眼笑着说。大牛、大堂听了也捧腹大笑,说:“走了,走了!多谢招待!”。讲义气的大牛大堂从来没有在同学和老师面前透露过大桃大生之间的秘密。

肠胃的记忆是深刻的,大生一辈子也忘不了在饥饿中大桃递过来的二毛钱一个的馒头,这是比黄金还珍贵的心意啊!

英雄救美

隆冬的一个早晨,星期一。

大桃有一辆半新的自行车,早晨起来骑行十里路只需要三十分钟,可以赶到学校上第一节课。

有的住校生在头一天——星期日的下午就返校了。大生由于星期日洗的衣服还没有晒干,又在锅台上烘烤了一个晚上,所以在星期一起个大早步行回校。

他的网兜里,照例是带上一周的米面、山芋干、咸菜等。

东西走向的十里长圩大路,向西通向章店集街。冬季的晨曦里,路上几乎没有行人,路面上覆盖着一层又湿又滑的厚厚的霜,又湿又滑,自行车在上面行走必须要加倍小心,丝毫不能马虎,不然就会摔上一跤。

大桃的自行车龙头上也挂着网兜,天麻花亮就出发了,不一会儿,身上就感觉暖和起来。骑行到一庄村的路段,蒙蒙的晨光里,远远地看见路北边蹲着一个身影,抡着一把斧头在刨树墩。再看看远处,村庄隐没在薄雾之中,附近一个人也没有。

大桃手心感到汗津津的,心里暗忖:“常听人说一庄大队有个经常拦路抢钱的哑巴,莫非是他?”

大桃心里扑通通一阵猛跳,车龙头一晃一晃的,想快点骑过去。

果然是那个哑巴!车到近前,只见蹲着的那个人,三十多岁,五短身材,唬地一下站了起来,扔下斧头,冲过来拽大桃的自行车。大桃的自行车不由自主地一滑,一歪,停下了。

哑巴一边嚷嚷,一边伸出手指头比划着,大意是这条路是他家的,路过的人必须得给钱。

大桃抖抖索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二毛钱票子递过去,哑巴接过钱,看了看,并不满足,又伸出手指头比划着,意思是不够,再给点。

大桃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毛的票子,咬咬牙,又递给了哑巴。

哑巴接过钱,揣进兜里,并不走开,突然眼前一亮:大桃那红扑扑的脸庞、绸缎子似的颈脖、白净得几乎透明的耳朵。哑巴的血往上涌,喘着粗气,一把搂过大桃的肩膀,一张热气腾腾的大嘴巴就凑了过来。

大桃全身发抖,站立不住,嗓子发干,手脚无力,好不容易喊一声:“救命啊!”

运动健将大生,比大桃后出发,他一路走一路小跑,以抵御严寒,也是为了早一点到学校。远远地看见大桃停下自行车,和路边一个行人在说话,心中疑窦顿生。又看到两个人拉拉扯扯,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一声凄厉的呼救声破空而来。大生脚底下拿出百米冲刺的劲头,像离弦的箭一样往前冲去。很快就来到近前,把正在发生的一幕看得清清楚楚。

大生大喝一声“住手!大桃别怕!我来了!”冲过来伸手一把把大桃拉到身后,照着哑巴的面门乒乒乓乓就是几拳,然后一个别摔,把哑巴摔了个马趴。

大生朝大桃使眼色说“大桃快走,你走你的!”

孔武有力的哑巴爬起来抢过斧头冲上来,大生站定,伸右脚往哑巴左脚后跟一勾,上边双臂发力,向哑巴双肩猛地一推,一招“迎门杠子”,哑巴又摔了个仰八叉,斧头扔出老远,大生捡起斧头扔进了路边的水沟里,又和哑巴缠斗在一起。暴怒的哑巴,力量大得惊人,像又油又滑的泥鳅,让人抓捏不住。大生绕到哑巴左侧,伸左手抓住哑巴后衣领前推,右手插进哑巴两腿之间往后一扳,一招“懒婆放孩子”,哑巴又被放倒在地。满脸泥土的哑巴爬起来,大生接着又是一个“大背”,这次哑巴彻底被摔懵了,趴在地上装死,不起来了。

惊魂未定的大桃,抓住大生的双手,嘤嘤地哭了,半晌才缓过劲来。大生推过自行车,对大桃轻声地说:“快走吧!我骑车带你。”

大生刚学会骑自行车,而且家里没车,不经常骑,车技不熟,骑车带人就更不行了。在霜路上歪歪斜斜地骑行了一段路,车轮下一个小坷垃一垫,只听“咕咚”一声,两个人连同自行车都摔倒在地。好在两个人冬天都穿着棉衣,没有伤着。大桃爬起来,脸上飞起两朵红晕,扶起车,略一检查,说:“还是我来带你吧!”

陶姓人口最大村庄,陶姓最正宗的家谱(2)

大桃骑行几步,大生跳上后座,车子稳稳地在霜路上前行了,这时东方一轮朝阳升起,大桃大生的后背上,披着曦红,路上映着他们长长的飞快移动的影子。不一会,就来到了章店集中学的大门口。正好他们班有两个女同学经过校门口,笑着说“怎么回事?商量好的?你看看你们头上,一付白头到老的样子!”大桃大生掏出小镜子一照,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他们的头上都结了一层白霜。两个人赶紧把霜花掸掉,然后一前一后,拉开点距离,走进了校园。

又是周六放学时,大桃对大生说:“你在校门口等我,我们一起回家。”

在路上,两个人怕路上其他同学说闲话,编好一套表姐表弟关系的说辞。一遇到路边同学多,大生就高声说:“大表姐,你慢点骑。”到前边没有人的地方,大桃说:“我们这地方,表姐也直接喊姐,不要喊大表姐。”大生说好的。接着前行,遇到人多的地方,大生又喊:“姐啊,慢点骑!”大桃脚底下猛地使劲,骑得飞快。大生小声问:“不是说慢点骑吗?怎么越骑越快?”大桃说:“要是慢点骑,他们不就认出来了吗?你说你的,我骑我的!”

以后星期六放学,他们有时候走南边大前庄的田间小路回家,自行车在稻田豆地间穿行,路边的玉米叶子沙沙地掠过他们的肩膀头顶,他们就像在田野里翩翩双飞的蝴蝶!

有时候,他们走北边的沂河堤回家。傍晚时分,新沂河碧水逶迤,沂河堤满坡夕照。南坡林木森深,北坡绿柳依水。一路向东,路面光滑如镜,两个人又像一对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

新沂河恋情

大生的父亲李老盛年轻时在常州人力运输公司拉脚踏三轮车,五十年代末期精简下放回乡劳动。如今听说落实政策,也寄了几封信给原公司,公司回信说,回原单位上班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可以补助一笔钱。不久公司寄来了两千元钱。八十年代初,两千元钱是一笔巨款。大生家翻修了房屋,购买了家具,托人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擦得锃亮,一般舍不得骑或外借。大生一家人都新添了衣物。大生置办了几件的确良衬衫、涤纶裤子,一身青年装、中山装,买了一只“钟山”牌手表戴在腕上。

李老盛一家,如今俨然是陶圩村的小康之家了,物质条件和大桃家的差距在缩小。

两个孩子或明或暗的恋情也没有引起陶老旺明显的反对。老旺思忖:老阁闺女,也不想外嫁,嫁在本乡本土的,相互也有个照应,再说,大生的才貌也是响当当的。高中生——将来大队会计的位置考虑培养他接班。

五月的一天,星期六傍晚,天空的东南方向高挂一轮明月。沂河堤南的小排河两岸连片的芦苇都高过人头,密密麻麻,像绿色的纱帐;一阵风吹过,高高低低,沙沙作响,又像一层层起伏的波浪。

大堤南北田里的小麦正卯足了劲吸水,生长。空气中弥漫着甘甜的麦香。四周小动物的声响是躁动而又和谐的:芦苇中,筑巢的斑鸠鸟在鸣叫,昆虫在嗡嗡地飞;小螃蟹,到处爬,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蟹洞口发出一阵阵吐泡泡的声音。

大生和大桃来到沂河大堤南沿坐下,仰望着东南方的明月,月光如水银泻地,偶尔有一朵朵轻纱一样的白云掠过,又增添了一丝朦胧。

大桃对大生说:“大生,人常说,月老,月老,月老该不是住在月亮上吧?”

大生说:“月亮上广寒宫有嫦娥仙子、吴刚、玉兔,估计月老也会住在月亮上吧!但是他老人家一天到晚都在人间忙,哪有空回月亮上呢?估计月亮上也不常住。”

大桃笑着说:“月老今晚就到人间来了,说不定,就在前边某一个地方,或许,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

大生假装吃惊,笑着四处张望:“哪呢?月老在哪?”

四周一如往常,堤沿上只有他们两个人。

大桃表情严肃地说:“大生,今晚,对着月亮,我们许个愿吧!我们俩,永远在一起!”

大生说:“好吧!”

二人由坐姿改为跪姿。大桃说:“你先来!”

大生双手合十,祈祷说:“月亮在上,愿您老人家保佑,我李大生和陶大桃,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大桃急忙说:“我不想做比翼鸟,也不想做连理枝,我只要明月来作证,今生今世,我们俩人永远在一起,白首不分离!”

默默祈祷一会儿,二人站了起来。此时一阵薄雾从沂河桥上迷漫上来,桥上有一星烟火——有人在桥上撒网,新沂河水面波光粼粼,一网下去,水中倒映的月影像打翻了的一盘碎银。新沂河堤北的麦苗一望无际,千万只萤火虫在初夏的夜空中飞舞,点缀得田野宛如仙境!

二人手挽手,往北走下大堤,穿过沂河生产大桥,来到麦田间的小路上。田埂上,沟畔间,豌豆花、蚕豆花、紫云英、苜蓿草,花香扑鼻。

走到田野深处。大生吸了甜甜的一口空气,大声地说:“青青的麦苗,请你见证我们的爱情,让我们的爱情长青!清清的池塘,请你见证我们的爱情,让我们的爱情清澈如镜,让我们永结同心!”

大桃对着田野喊:“兔子、鹡鸰鸟、青蛙、蝴蝶,请你们见证我们的爱情!富秧花、苜蓿花、芝麻花、七角菜,请你们见证我们的爱情,我送喜糖给——你——们——吃!”

他们二人手挽手,走向田野更深处。

他们的距离近得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陶姓人口最大村庄,陶姓最正宗的家谱(3)

忽然,远远的东北角,影影绰绰,有一个人形的物件,戴一顶斗笠,在微风中,左右晃动,二人一惊。大生说:“莫不是小狐狸在拜月亮吧?听说五百年它就修炼成人形,变成美女了!”

大桃一听,声音抖抖地:“我们回去吧!”大生说:“好吧!”

二人先是快步走,然后就快步跑了起来,气喘吁吁。大桃跑下几十米再回头一望,大生落在后边,急忙说:“大生,你快点跟上来,我害怕!”

大生说:“别害怕!我在后边保护你!狐狸精来了,我收拾她!”

大桃急忙说:“我才不要哩,我不要狐狸精把你勾走!”

大生赶上几步说:“刚才看见的那个,好像三队麦田里赶鸟的稻草人,我白天见过。”大桃嗔怪地说:“你怎么不早说?你这促狭鬼!一心想着狐狸精!”大生笑笑说:“我不是忘记了嘛,也是刚想起来的!”

银色的月光照在一望无垠的沂河淌里,微风吹动麦浪,窸窸窣窣,哗啦哗啦地作响,大桃大生,一对情侣,踏着薄雾,哼着《甜蜜的事业》的插曲:“并蒂的花儿,心中开放;比翼的鸟儿,展翅飞翔……”,顺着原路,踏上了归程,今晚,他们将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进入梦乡!

……

一九八二年六月份,大桃、大生、大堂、大牛两年制高中毕业了,他们这届只有一两个同学考上了中专,其余的都回乡务农了。

农技班办在“红旗”村

日历翻到一九八二年秋天,正是玉米吐穗,稻谷秀实的时节。十里长圩来了两辆吉普车和一辆小型卡车,拐弯向北,越来越近,卡车上有一只手扶拖拉机,车身旁挂着红色条幅,上面写有“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奋斗”、“送农业技术下乡”。三辆车来到大队部(现在更名为村部)门口停下,村*陶大成率领副*、会计、民兵营长、妇联主任、几个生产队长(现在更名为生产组长)迎出门来。吉普车里下来几个穿着体面的中年人,前头走的是身材瘦长的公社(现在更名为乡)杨*,他笑眯眯地操着一口“毛腔”对陶大成*说:“大成*啊,这是县农机局的陈副局长和县文化局的尹副局长,选中了你们村作为科学种田技术下乡的试点,特地送科技书籍和农业技术到你们村。这次赠送一批图书办一个图书室,县里两个农机技术员在你们大队办一期手扶拖拉机驾驶维修培训班。你负责安排一下!”

陶大成*身材微微发福,四方胖脸,派头十足。有一次他和几个模范大队*陪同公社的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下车以后,他的气质身材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当地接待人员以为他是头,争相冲上来,首先握住他的大手寒暄,倒是冷落了身材干瘦的公社杨*。

此时他一边和陈副局长、尹副局长握手,把他们让进屋里,一边也笑眯眯地说:“老人家怎么想得起离章店集最远的东三省的?”

杨*带着褒扬的口气对陶大成说:“你们陶圩村生产搞得过人,打也打得过人,不到你们这个红旗大队试点,到哪里去?”

说到“打也打得过人”,这还有一个典故。

陶圩村东边紧邻唐家集公社海沟村,是过去老游击队根据地,村民民风彪悍,喜好打斗,一听说哪里需要打架,就像过年一样快活,立刻就能聚起几十个壮丁汉,发一声喊,一起向前,势不可挡。经常与远近几个村为一些琐事发生冲突,几个邻村吃尽了苦头,等到电话摇到公社,公社公安特派员一到,一声唿哨,几十个壮丁汉立刻消失在庄稼地里、青纱帐中。特派员了解情况,海沟大队的队长*摇头摆手,一问三不知,打架斗殴一事往往不了了之。

那年夏天发大水,沂河淌内外皆涝,上游的水压下来,沂河堤南小排河的水势上涨,眼看着水进到各家各户门槛了,泥墙都泡软了。陶大成带领民兵营长等几个人提闸向下游稍稍放点水。下游的海沟村几十个人手拿叉把扫帚扬场锨上来就打,陶圩村输了第一阵。

陶大成派飞毛腿李大生回大队部送信,陶大成的几个堂弟闻讯,怒火中烧,急忙带人赶来助阵。陶大成的堂弟大铁、二铁、三铁,三个人都有千斤的膂力。尤其是陶大铁,六十年代全军大比武时的老警卫班长,拳脚功夫了得。大铁挥动铁胳膊冲入敌阵,远打近拿贴身摔。二铁、三铁每人挥动一根房梁棍,奋勇向前,其余人紧跟其后。海沟村的壮丁汉,大都是一个原上海警备区七十年代退役的教练班班长在打谷场上调教出来的,鲤鱼打挺、扫蹚腿、擒敌拳,练得精熟,还在沂河堤的小林场设了练功房,天天打沙袋,胳膊上练出了肉疙瘩。如今遇到六十年代全军大比武的老师傅带领的生力军,抵挡不过,一声喊,潮水般退走了,铁叉棍棒扔了一地,陶圩村扳回了一局。

接着双方几个七八十岁的老姑爷、老舅爷上场讲和,商议好,退潮时提闸,涨潮时再关上。一时间,陶圩村能打,在章店集也出了名。

接待客人照例是*鸡捞鱼,酒是汤沟二曲酒。午饭过后,两辆吉普小跑车和小型解放牌走了,留下一台手扶拖拉机和两个技术员,一个技术员讲解棉花水稻种植与管理,另一个讲解手扶拖拉机驾驶与维修。

大队小学腾出了两间教室,用作培训班课堂,于是农技农机培训班就办起来了。

陶大桃在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班,李大生在农技技术培训班,两个人半农半读,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代。

在教室里出入,两个人的交流是免不了的。有时倚窗而望,相视一笑;有时擦肩而过,心神领会。无声胜似有声!

陶姓人口最大村庄,陶姓最正宗的家谱(4)

李大生在学校的操场上学会了手扶拖拉机的前进、倒退、转弯,上了大路,挂上六档,开得飞快。技术员在后边喊:“水箱能换水了!记住,用河水,不要用井水!”

沂河淌里有故事

不知不觉中,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学习班即将结束之际,大队(村)决定排一台节目答谢这次农业技术下乡。几个能说会唱的高中生被选为演员,乡村老艺人尹老成作为艺术指导。尹老成拉二胡,武大应玩花船扮小丑,王四爹弹三弦,老成老伴尹大娘打呱嗒板。一场戏就张罗准备开场了。

尹老成喊来大桃大生说:“我们大队,你两人一个是金童,一个是玉女。我收你们做徒弟,唱一出《送情郎学农技》,不是送到大队部哦,这几步地见不着送!意思是小媳妇送丈夫到县里学农技,唱出体贴和关心,调子用《送情郎》的老调子,词要用新词,你们想一想吧!”

尹老成接着说:“《送情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送法。早年边,我年轻时编了一个此地的《送情郎》,我唱给你们听。”老成和王四爹对了对弦,不一会老成二胡伴奏响起,王四爹闭着眼睛熟练地刮着三弦,尹大娘拿起檀板,呱嗒呱嗒打着节拍。老成唱:“小妹妹送情郎啊,送到那看花墩啊……小妹妹送情郎啊,送到了五里槐啊……”

大桃害羞地问尹老成:“尹大爷,这个,这个送……,怎么送去看花灯的?怎么又送到什么什么怀了?”

老成呵呵大笑:“姑娘啊!我老家住在看花墩,就是现在陶圩村对过,沂河淌中泓岑池河渡口那里,1951年挑新沂河时我家才搬到沂河淌外。我们大队有一半人家是从看花墩那里搬过来的。看花墩是一个大村庄,庄子建在一个大土墩上,东边坡面上有五十亩桃树林,南边坡面上有五十亩樱桃林,西坡有五十亩杏树林,北坡有五十亩梨树林。一到春天,村庄四面,东南西北,白的,粉的、红的,到处是花啊!引得周围十里八村老老少少来看风景,所以这里又叫看花墩!每年正月十五,家家红灯挂起,照得满村如同白昼,从远处望去,高高的大墩如同半空中的天宫一样!这下我们的看花墩就更出名了,外地人传来传去传错了,把看花墩说成是“看花灯”,其实是一个地方。”

大生问:“那为啥又送到五里槐呢?五里槐又在哪里?”

王四爹说:“五里槐在看花墩往西十里地,靠近大盐河,有个大庄子,叫五里槐。那里有个大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此地很多人走清江,到板浦的,都从那个大码头上下船。我年轻时跑码头经常去,当年你尹老成大爷和尹大娘两口子逃荒卖唱,我搭伙,就经常走五里槐。”

原来五里槐当年也是章店集镇一个繁华富庶的所在,明清是章店集镇第五里(旧时乡村行政单位,有里、甲、保等等),因渡口有一棵大槐树,为先民移居到此所植,有几百年历史,与章店集镇对面盐河西白果树齐名,成为方圆十几里善男信女心目中的一个圣地,村人多栽榆槐,荒年时榆钱槐米可以度命。春日里,槐树花开,榆钱满枝,在阳光照耀下,村前村后,灿若云霞。官路上林荫夹道,银花蔽天,槐花榆钱飘落行人肩头、脚下,如漫天飞雪,呈现出一片白色迷幻的世界!

旧时此地青年男女婚嫁过后,大户人家骑骡乘轿,平民百姓腿走步撵,由此登舟北上,或去大伊山赶清明会,或去县治板浦镇求学求职,或去海州白虎山送子娘娘庙烧香许愿。新娘子购买衣料脂粉,新郎官继续攻书上学,小夫妻烧香许愿,一举多得。

尹老成满是回忆地说:“小妹妹送情郎,送到五里槐码头上船,才能到大地方啊!要送,就要送到五里槐,才算圆满!不过,你们两个要送,就不能往北送到五里槐了!五里槐在沂河淌里,已经不存在了,你们送到二里沟就要往南走,送到平安镇!”

众人哈哈一笑。

小妹妹送情郎

大生改编了《送情郎》的词,又学了一段淮海戏“十八相送”,这是潮南县淮海剧团从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移植过来的,尹老成尹大娘抄来了词,套上淮海戏曲调,张嘴就唱了个七大八,大生大桃也学会了。

演出那天,公社来了一个副*和农技站站长,两个技术员也被陶大成请上了主席台。

演出开始,锣鼓响器一起拨动。尹老成膝上垫着二胡,王四爹横抱三弦,尹大娘摇着花旱船满场飞起,武大应扮作小丑,手拿一根杨树枝当做船篙,跟在后边,一头汗,边跑边唱到:“说我空,我就空,骑着大刀扛着马,马头朝南往北冲,纸糊灯笼刮不动,水牛磙一刮上半空!”

“亮月一出亮堂堂,照到河北头一庄。堂屋没有猪圈大,草堆没有一大掐。三岁儿童拄拐棍,八十岁老头就地爬。出来狸猫三条腿,出来黄狗没尾巴……”

轮到大生大桃上场,大桃执意先唱“十八相送”,再唱“送情郎”,大生问为啥?大桃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为蝴蝶,又复活了,祝小妹再送情郎梁山伯,这样多好?”大生听了心里一阵感动,心想:“好一个细心的女子啊!”

两个俊男俊女化了妆,更是增添了十分颜色。大桃穿着红夹袄,蓝裤子,松紧口布鞋。大猫眼扑簌簌的,像两汪泉水,脸上抹着胭脂,脖子上涨着一抹处女红,一张粉脸像一朵荷花,也像一团火!脑后编着一根粗大的油辫子,悠来甩去,拖到后腰,苗条的身材前凸后翘。李大生朗眉星目,高鼻粉唇,大步流星,就像戏里的俊小生,俩人一出场就赢得了满场喝彩!

琴声响起,大桃唱道:

“小妹妹送情郎啊,送了第一程啦

第一程来到了,来到了看花墩

看花墩—— 村里边—— 花儿多啊

小妹妹只要情郎哥哥——恋着我这一朵啊!

“小妹妹送情郎啊,送到了二庄村

二庄村——村里边——好吃的东西多啊

我的情郎哥哥不要吃惯了嘴

忘记了小妹妹,家中摊的饼一锅啊!”

“小妹妹送情郎啊,送到了二里沟啊

二里沟——村里边——好玩的东西多啊

我的情郎哥哥不要玩散了心啊

忘记了小妹妹心里边——只爱你一个啊!”

“小妹妹送情郎啊,送到了五里槐啊

五里槐——船上边——美女多啊

情郎哥哥你快去要快回来啊

不要忘记了家里边,小妹妹把你挂心怀啊!”

……

大生唱着一些衬词,二人边唱边舞。

底下观众听了,议论说:“唉唉,怎么送到五里槐去了?”

尹老成皱着眉头,心里说道:“小鬼,叫你们到二里沟往南去平安镇,这不是又送到潮北县去了吗?”

大桃执意要唱“送到五里槐”,因为听尹老成大爷说,送到五里槐,可以到海州白虎山送子娘娘庙许愿,那才是圆满啦!

观众的眼睛,特别是那些青壮的男子汉,直骨骨地盯着大桃那张俊脸,那银铃般脆生生的嗓子唱得真好听!对旁边那个俊朗的后生,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醋意。至于歌词唱什么,也没有仔细分辨。唱声一停,台上台下一片掌声!演出后,就是颁奖,大生大桃是优秀学员,也得到了奖状奖品,参加演出的尹老成王四爹他们,奖品也有一份。

陶姓人口最大村庄,陶姓最正宗的家谱(5)

这一次公开亮相,全村人都知道,也默认大生大桃是一对了:“乖乖,看看这一对金童玉女!”

大生家请托了媒人,两个人很快就定了亲。

不过,两年后,大桃,真的送到潮北县去了!



未完待续

陶姓人口最大村庄,陶姓最正宗的家谱(6)

作者张沂

作者简介:张沂,男,1970年8月出生,灌南县人,祖籍涟水张官荡,1993年毕业于淮阴师专化学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