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曼在书中分析,庄存与是因为与和珅的政治斗争而最终转向学术。庄氏家族从庄存与开始逐渐从政治方面的追求转向学术,并发展出常州学派,政治斗争是一方面原因,应该还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里面也体现出庄氏家族的一大特点,即他们家族通过科举考取进士数量之多,称之为“中国科举第一家族” 毫不为过。
明清时期庄氏出了200多位中上级官员,但是基本上无贪官,这也很少见。这与庄氏重视家风、家学渊源分不开。 常州周边市镇并不发达,因此庄氏家族中进士开始发达后,就迁居到常州城内,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宗族”。
庄氏家族的核心是“读书”,同时他们又是与时俱进的。在科举时代,读书是为入仕、做官,进入民国以后,随着科举的取消和时代社会的变迁发展,读书后的选择更多。特别是从民国开始,庄氏后人迁居上海、北京乃至海外都很多,取得更大的发展。对常州学派的研究,近来在学界也有“变热”的趋势。
清代庄氏代表人物书法欣赏
庄柱 (生卒年待考),字书石,武进(今江苏常州)人。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浙江海防道。庄柱与其子庄存与、庄培因皆进士及第,世称 “父子文宗”;而庄存与、庄培因兄弟一个中榜眼、一个中状元,世称“兄弟翰林”。集状元、榜眼于一门,父子皆为进士之盛况极为罕见。 庄柱善书,诗文亦有家法。下面欣赏到的庄柱传世行书作品,脱胎于圣教序,行笔张弛有度,气息温文尔雅,一派文人书卷气息。
庄柱行书
庄存与(1719年~1788年),字方耕,号养恬,阳湖(常州)人。乾隆十年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编修,历任湖北、浙江乡试主考官,会试副考官,湖南提督,直隶学政,内阁学士,后升礼部左侍郎,潜心经学,旁及天文、田地、算法、乐律等籍,无不精研,善书法。为《常州经文学派》创始人之一。
他性清淡,虽长期任侍郎之职,却从不以经学自鸣。直至死后40年,其代表作《春秋正辞》才由其孙授甲刻印行世。成为常州学派第一部著作。他的经学理论开始作为家学由其侄儿庄述祖、庄有可,长孙庄绶甲、外孙宋翔凤、刘逢禄继承,继而影响社会,后学者有龚自珍、魏源,直至晚清的康有为、梁启超,遂开清代今文经学一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多为常州人,故称常州学派,又称公羊学派。与惠栋的吴派、戴震的皖派鼎足而三。他通六经,兼治古文经学,尤其长于《尚书》,著有《尚书既见》、《尚书说》等。后人集有《味经斋遗书》总13种,另有《味经斋文稿》,已佚。
庄存与
庄存与行书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