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年满16岁,到了选妃成婚的年纪。消息见诸报端后,社会各界大佬对此非常重视,纷纷将自家女儿或孙女的照片送到溥仪眼前,希望自己能成为溥仪的岳丈。然而他们最终都是热脸贴了冷屁股,溥仪的小朝廷依旧遵循旧例,坚决不与汉族通婚,徐世昌、袁世凯、张作霖家中的女眷都不例外。对于这件事,大家一定非常奇怪,清朝早就灭亡多年,溥仪无权无势,为何民国大佬都争相与他结亲呢?
▲末代皇帝溥仪剧照
首先是为了身份。民国成立之后,中国社会也随之进入民主共和阶段,对封建势力按理说是尤为痛恨的,然而由于当时上流社会深受欧洲影响,传统贵族依然非常吃香,就类似于美国富豪对欧洲的没落贵族爵位趋之若鹜。由于民国是一个军阀混战、武夫当国的时代,各方首脑都是从刀山火海闯过来的泥腿子,出身很低是一个重大的缺陷。
在中国人眼里,这些人就是暴发户,虽然有钱有势,但是没有深层次的内涵,与上流社会有很大的隔阂。相比之下,溥仪则是中国最崇高的传统贵族代表,与他结亲就能当皇帝的老丈人,在古代那可就是国丈。这个身份在讲究传统贵族身份的民国,无疑充满含金量,因此民国的大佬们争着抢着要当溥仪的老丈人,以便让自己有一个贵族身份,提高社会地位,说出去也是一件很有排面的事。
▲故宫内部宫殿景观
第二点,溥仪当时依然保有皇帝尊号,衣食无忧地位超然。纵观历史,清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王朝,在内外形势发生剧变的局面下,清朝皇室没有受到丝毫上海,末代皇帝溥仪依然可以居住在紫禁城中,依旧有一个以溥仪为中心的封建朝廷。为了维持溥仪及清室众人的生活,民国政府每年支付400万两白银,而且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每逢节日都会派遣使者进贺。不难发现,溥仪当时在吃穿住行方面要远远超过普通人。反观俄罗斯末代沙皇,皇室成员全被秘密处决,哪有溥仪这样幸运?
▲溥仪寓居天津时期与军阀合影
第三,封建残余思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民国建立虽然预示新时代新思想的到来,但是很多人受封建思想影响了几十年,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过来。事实上,溥仪无论是在宫中还是后来寓居天津,其身边都聚集着一大批清朝遗民,比如进士出身的陈宝琛、京师大学堂监督袁励准等,对溥仪可谓是死心塌地。这些遗老遗少们每次到紫禁城见溥仪,都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此外,“东北王”张作霖见溥仪时,会主动磕头下跪;徐世昌出任第二届民国总统时,还特意向溥仪请示,得到“恩准”后才就任;吴佩孚甚至上书溥仪,请求称臣。在今天的人看来,这些举动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这其实都是封建思想之下的产物。在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原湖北提督张彪就将他接回家中,尽心尽力地侍候,每天亲自为他扫地奉茶。张彪临终前,看到溥仪探望他,还挣扎着从床上起来向溥仪行礼。
▲庄士敦及溥仪旧照
如果说,这些封建残余势力对溥仪保持着毕恭毕敬的态度,我们还能够理解的话,作为新文化运动标杆的胡适,对待溥仪的态度就完全可以表现那个时代的国民意识。当时紫禁城刚刚装上电话,溥仪翻看电话本,看到胡适的名字,于是按着号码将电话打过去,两人交谈甚欢,还邀请他来宫中一叙。通话结束后,胡适内心非常激动,同时不断思考见到溥仪怎么说话,到了宫里该怎么行礼,皇城里到底有哪些规矩需要注意?为此,胡适特地去请教溥仪的外国教师庄士敦,经过一番指点后才进入皇宫和溥仪见面。虽然胡适没有三跪九叩,但他也是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丝毫不敢怠慢。
▲溥仪及婉容大婚剧照
因此在溥仪举行婚礼时,虽然成亲对象不是民国大佬和权贵家中的女眷,却依然有许多高官富商送去礼物,政府甚至还派出几千名军警为溥仪的婚礼保驾护航。可以说,溥仪有生之年,一直都是一个香饽饽,时刻都有人追捧。1959年溥仪获得特赦后,还有满清遗老将自己的孙女介绍给53岁的溥仪,不过溥仪早已经心态成熟,他没有被美色诱惑,最后选择护士李淑贤过完了平凡的一生。说起来,正是溥仪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以及满清遗民对他的尊奉,民国大佬们才都想与他结亲。
参考资料:
《我的前半生》
*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欢迎加入近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铭记先烈、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