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再而三出自哪里,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出处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6 09:22:09

1.百思不得其解: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解故矣。”

2.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做,不花费一点力气。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3.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4.不知天高地厚: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比喻见识浅薄且又自大狂妄。出《庄子·让王》:“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5.丁是丁,卯是卯: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比喻做事态度认真,原则性强。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3回:“我看你利害,明儿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

6.一而再,再而三: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出《尚书·多方》:“至于再,至于三。”《荡寇志》一○九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7.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争论或交换意见。出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一回:“他听见俺娘说不拘几时要对这活,他如何就慌了。要着我,你两个当面鼓对面锣的对不是!”也作“当面锣,对面鼓。”

8.道不同,不相谋:比喻志趣或价值观不同的人不能在一起共事。出《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9.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智:智慧,见识。意思是说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出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10.百闻不如一见:听一百次传言,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11.过五关,斩六将:比喻克服重重困难,也比喻能力出众。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12.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道德低下。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脯于内也。”

13.既来之,则安之: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进入了某种状态,就要安下心来,接受现实。

14.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15.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出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16.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说话办事老老实实,毫不含糊。出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0回:“遂把那杨腾蛟怎样写亲供,刘二怎样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连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说了。”

17.神不知,鬼不觉:形容事情做得很隐密,没有被人发觉。出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

18.胜不骄,败不馁:胜了不骄傲,败了不灰心。出《商君书·战法》“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19.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出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雷声甚大,雨点全无。”

20.此一时,彼一时:此:这;彼:那。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相提并论。出《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21.一传十,十传百: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出北宋·陶彀《清异录·丧葬》:“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闰。”

22.谦受益,满招损: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出西汉·伏生《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23.高不成,低不就: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出北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24.狡兔死,良犬烹: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出《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也作“狡兔死,走狗烹。”

25.三寸不烂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也作三寸舌。

26.化腐朽为神奇:神奇:神妙奇特的东西。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出《庄子·知北游》:“腐朽复化为神奇。”

27.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情况。出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28.眼中钉,肉中刺:即眼中疔,肉中刺。疔:疔疮。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或视为成功最大障碍的人和事。出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见了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

29.千叮咛,万嘱咐:再三再四地嘱咐。表示对嘱咐的事情极重视。出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将你千叮万嘱,你偏放人长号短哭。”

30.天无绝人之路: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但出路终归可以找到。出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

31.天有不测风云: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出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32.天机不可泄露:指世事都由上天安排,知道的人事先不能泄漏;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那时老先生尚不曾高发,天机不可泄露,所以晚生就预先回避了。”

33.言必行,行必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出《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34.冤有头,债有主:冤有冤头,债有债主。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须找为主的人。出明僧人·居顶《续传灯录》:“卓拄一下,曰:‘冤有头,债有主。’”

35.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出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6.一不做,二不休: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出出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37.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8.五十步笑百步:比喻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看程度的区别。出《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