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郑人买履讽刺意义相近的故事,与郑人买履道理相似的故事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6 15:24:50

判断如何做?你是不是经常迷失在判断的选项中无法下笔?是否在历史典故中混淆不清?来,小粉笔带你总结那些年我们常考的历史典故和语言故事类成语。

1、郑人买履: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以致买不到鞋子。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2、三顾茅庐: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次拜请诸葛亮。后比喻诚心诚意登门拜访或邀请某个人。

3、杞人忧天:传说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安身,以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4、完璧归赵: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借指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5、江郎才尽: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才思渐渐衰退。现泛指人的才思枯竭。

6、负荆请罪: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请他用荆条责罚自己。后用来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跟郑人买履讽刺意义相近的故事,与郑人买履道理相似的故事(1)

7、庖丁解牛:一个名叫丁的厨师分割牛的肢体。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8、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的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9、田忌赛马: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孙膑和齐威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

10、风声鹤唳:前秦苻坚率兵伐晋,打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唳,都疑心是追兵。后用来形容惊慌疑惧。

11、东山再起:东晋时,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以后又出山做宰相。后用以比喻退隐后再出来担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12、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在边疆为国立功,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后来把文人从军叫作投笔从戎。

13、愚公移山:传说古代有一位来人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于是下决心要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办到。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这两座山却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天会凿平的。“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14、邯郸学步: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看到那里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学会,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他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15、卧薪尝胆: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跟郑人买履讽刺意义相近的故事,与郑人买履道理相似的故事(2)

16、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国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的称号,并将他迁至魏国京都洛阳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的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17、辕门射戟: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后来罗贯中将这个典故改编为脍炙人口的“吕奉先射戟辕门”,也就是《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讲述三国名将吕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的故事。

18、请君入瓮: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还不知道。来俊臣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周兴说:“这个好办,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呢?”于是来俊臣叫人搬来一个大瓮,四面加上火,对周兴说:“我奉命来审老兄,请兄入此瓮吧。”周兴吓得连忙叩头认罪。后来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

19、围魏救赵:战国时,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请求齐国救援。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赵。田忌用孙膑的计策,乘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庞涓率兵回救,齐军趁其疲惫,于途中打败魏军。赵国之围遂解。后以“围魏救赵”指代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跟郑人买履讽刺意义相近的故事,与郑人买履道理相似的故事(3)

题目练习:

吕布:辕门射戟

A 诸葛亮:三顾茅庐

B 刘备:白帝托孤

C 曹操:草船借箭

D 关羽:刮骨疗伤

粉笔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辕门射戟”,讲的是“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而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的故事,射箭的人是“吕布”,二者是历史人物与历史典故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的故事,三顾茅庐的人是刘备,而非“诸葛亮”,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白帝托孤”,讲的是“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的故事,托孤的人是“刘备”,二者是历史人物与历史典故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草船借箭”,讲的是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用几条草船诱敌,借足十万支箭的故事,借箭的人是诸葛亮,而非“曹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刮骨疗伤”,讲的是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刮骨的人是华佗,而非“关羽”,“关羽”是被刮骨的人,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