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始无终的成语故事,又短又好的成语故事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7 15:00:52

60、食言而肥

【吞食诺言而致肥,比喻说话不算数,不履行诺言。例﹔这个议员有食言而肥的记录,所以这次他很难被再次选上。】

春秋时,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一贯说话不算数。有一次,鲁哀公举行宴会,在宴会上,孟武伯见哀公宠幸的臣子郭重也在座,就对郭重说﹔”你为什么吃得这样胖呀﹕”鲁哀公听了很不高兴,就借机讽刺孟武伯说﹔”他经常吞吃自己的诺言,哪能不胖呢﹕”出自《左传》

61、势如破竹

【破竹子,只要破头几节,以后就能顺刀劈开,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顺利。例﹔万事开头难﹐如果开头顺利﹐剩下的工作就会像势如破竹那样地获得解决。】

西晋时,晋武帝司马炎企图吞并吴国,但大臣们却各有不同看法,只有杜预的意见和晋武帝暗合。于是晋武帝派杜预为镇南大将军,率领大军,南下攻打吴国。战事进展顺利,出兵十天,就占领了长江下游各城镇。

可是这时,有人认为吴国立国久,又是大国,恐怕难以一下子打垮它。又说,天气太热,行军不便,不如暂停进军,等到冬天再说。杜预听后,却不以为然。他说﹔”今天我们的兵威正盛,就像破竹子一样,数节之后,必然迎刃而解。不能在这样的时刻停止下来。”于是晋军继续攻打吴国,果然节节胜利,灭了吴国。

62、守株待兔

【守在树下等待兔子,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例﹔不付出劳动而空想成功﹐无疑于守株待兔。】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有一天,他在田地耕作,看见一只兔子疾跑过去,正好碰上一棵大树,把颈子折断了,死在树下。那个农夫就这样不费一分力气,拾得一只兔子。

从此,这个农夫就不耕田了。他只坐在那棵大树下,等待着跑来碰在树上的兔子。可是,再也没有第二只兔子跑来碰树,他的田地也都荒芜了。出自《韩非子》

63、熟能生巧

【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例﹔熟能生巧﹐每天练习﹐一定能掌握技巧的。】

陈荛咨善射箭。有一天,他在场地上练习射箭,箭箭都射中了靶子,看的人们都一齐拍手叫好。只有一个卖油的老人,只是略微点了点头,表示他并不十分惊奇。

陈荛咨见他这样轻视自己,便问这卖油的老人﹔”你也会射箭吗﹕”卖油老人回答道﹔”我不会射箭,不过,依我看,你虽然射得很好,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手法熟练就是了﹖”陈荛咨有点生气了,便说﹔”你不会射箭,又这么小看我,真是太不象话了﹖”老人说﹔”我是个卖油的,也从斟油上得了一点小经验,现在请你看一看吧﹖”

卖油的老人把一个盛油的葫芦放在地下,把一个铜钱放在葫芦口上,然后用油勺子将油从钱孔里沥下去。油沥下许多,可是一点也没有沾在钱孔上。卖油的老人笑着对陈荛咨说﹔”你看,这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只是手法熟练罢了﹖”从此以后,陈荛咨再不敢以善射箭而自负了。出自《归田录》

64、百发百中

【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神箭手和神枪手的射击技术,或用来比喻计划事情很有把握。例﹔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太多了﹐任何人都难以做到百发百中。】

春秋时代,楚共王手下有个名叫养山基的人,善于射箭。有一次,他站在离柳树百步以外的地方,张弓搭箭,连发数箭,都射中了柳树的叶子。大家看了赞叹不绝。从此,辗转相传,就把他的箭术称为”百发百中”。出自《战国策》

有始无终的成语故事,又短又好的成语故事(5)

65、半途而废

【半路上就停了下来,比喻做事没有恒心,有始无终。】

从前,有个读书人叫羊子,离家去远方拜师求学,可是过了一年就回来了。他的妻子正在织布,见丈夫回来,便问﹔”你完成学业了吗﹕”羊子回答说﹔”没有。我非常想念你,所以回来看看。”

妻子一听,很生气,就拿了一把剪刀对羊子说﹔”你看,这用茧做成的丝线,由织布机一丝一线地编织起来,日积月累才能织出成匹的绢布。

现在我如果把它剪断,岂不是前功尽弃,白费了时日﹖你出外求学也是这样,知识要日积月累,假如学到半途而停止,不是和剪断丝线一样吗﹕”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很感动,于是重新出外求学,一去七年,直到完成学业才回来。出自《列子》

66、杯弓蛇影

【把墙上的弓在酒杯里的影子当做一条蛇。比喻由疑心引起恐惧。例:他上过这次当以后,就杯弓蛇影,对谁都不相信了。】

从前有一个叫乐广的人。有一次,他请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喝酒。可是这位朋友酒喝得很少,好像有什么心事,不一会,便告别回家了。

这个朋友回家以后,就生病了。看了医生,吃了药,都没有用。乐广听到这个消息,就去看望这个朋友,问他怎么会生病的。朋友吞吞吐吐地说﹔”那天在你家喝酒的时候,我彷佛看见酒杯里有一条小蛇在动,我喝了那杯酒,心里非常害怕回到家里就得病了。

乐广听了,感到很奇怪。他回到家中,检查了原来喝酒的地方,发现墙上挂着一把弓,那弓的影子落在杯子里,看上去就像一条小蛇。于是他又把那位朋友请来,当场作了试验给他看,那位朋友恍然大悟,病也就痊愈。

67、鞭长莫及

【鞭子再长,也打不到(马肚子上),比喻力量所不能做到的事。例﹔他虽然很替自己的朋友担心﹐可是相隔万里﹐实在是鞭长莫及﹐帮不上忙。】

公元前594年,楚国攻打宋国。宋文公派大夫乐婴去晋国求援。晋景公召集大臣商议,准备出兵援救,大夫伯宗劝阻说﹔”我们不能出兵。古话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我们哪里管得着楚国的事呢﹕不如暂不出兵,且等楚国国势衰退以后再说吧。”

晋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就另外派了一位大夫到宋国去安慰一番,并没有援助宋国。出自《左传》

有始无终的成语故事,又短又好的成语故事(6)

68、宾至如归

【客人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形容客人受到很好的招待。例﹔这个宾馆的服务质量很好﹐旅客们都感到宾至如归﹐非常赞赏。】

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晋平公摆出大国架子,没有迎接他。子产就命令随行人员把晋国的宾馆围墙拆掉,把车马开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说﹔”我国为保证诸侯来宾的安全,所以修了宾馆,筑了高墙。

现在你们把墙拆了,来宾的安全由谁负责﹕”子产回答说﹔”我们郑国小,所以要按时前来进贡。这次贵国国君没有空闲接见我们。我们带来的礼物既不敢冒昧献上,又不敢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

我听说从前晋文公做盟主时,接待诸侯来宾并不这样。那时宾馆宽敞漂亮,诸侯来了,像到家里一样。而今,你们的离宫宽广,宾馆却像奴隶住的小屋,门口窄小,连车子都进不去﹓客人来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被接见。这不是有意叫我们为难吗﹖”

士文伯回去向晋平公报告。晋平公自知理亏,便向子产认错道歉,并立刻下令兴工,重修宾馆。

69、司空见惯

【”司空”看得习惯了,形容经常见到,不足为奇。这个地区的人对这类犯罪已经司空见惯了。】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做过苏州剌史。有一天,司空(掌管工程的官)李绅请他喝酒,并叫歌女作陪。刘禹锡喝得大醉,即席赋诗一首,其中有一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意思是说﹔你这位司空看惯了这种奢华绮靡的埸面。

70、《死灰复燃》

【熄灭的炉灰重新燃起来,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例﹔决不能让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西汉武帝时,有个叫韩安国的官员,因犯法被送进监狱。狱吏田甲常常侮辱他。韩安国气愤地说﹔”谁能料定死灰就不能重新燃起来呢﹕”田甲听了说﹔”燃吧,如果再燃起来,我就撒泡尿浇灭它。”

不久,韩安国被释放出狱,重新做了官。田甲得知后,怕受到报复,逃走了。这时,韩安国扬言﹔”田甲若不赶快回来,我就要把他全家*掉。”田甲只好出来自首﹐见到韩安国时吓得面无人色,连连叩头求饶。韩安国说﹔”起来吧﹖像你一样的人,才不值得报复呢﹖”出自《汉书》

71、双管齐下

【两枝笔同时并用,比喻同时做两件事情。例﹔这两个措施双管齐下﹐一定能够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

唐代著名画家张缲,擅长画松树,他能够一双手握住两枝笔同时绘画。一枝笔画苍翠的树枝,一枝笔画弯曲的树干,都画得生动逼真。因此,当时人们称赞他的画是”神品”。出自《图画见闻录》

72、太公钓鱼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设圈套的人对于自己的成功无所谓﹐而受骗者却自己送上门。例﹔他摆车库摊头主要是为了消遣﹐至于能作成多少买卖﹐那是太公钓鱼了。】

太公姓姜,名尚,西周时人,曾辅佐周武王灭了商朝。据民间传说,太公在出仕之前,隐居于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之滨。他常拿一根不带鱼饵的直钩钓竿,在水面上凭空钓鱼。一些樵夫看到他这样钓鱼都发笑。太公说﹔”我不是想钓真的鱼,而是想钓一位贤明的君主。”太公就这样期待了几十年,到他快八十岁的时候,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得知太公有治国才能,亲自请他出来做了丞相。 出自《武王伐纣平话》

73、贪小失大

【贪图小的失去大的,比喻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例﹔为了买一点便宜货而费去半天时间﹐是贪小失大。】

秦惠王想出兵攻打蜀国,苦于蜀国地处西南,山多路险,交通阻塞。秦王打听到蜀王是个贪利的小人,就派了几个技艺出众的石匠雕琢了五头栩栩如生的石牛,并将许多黄金挂在石牛尾巴上,假说是神牛尿的金屎。

消息传到蜀国后,蜀王便派使者到秦国去参观,表示愿购买这五头神奇的石牛。秦王得知后说,他愿将石牛无偿地送给蜀王,但希望蜀王修筑一条沟通秦蜀两国的大道,以便将石牛运去。蜀王信以为真,下令证召民夫,开山填谷,修路筑桥。准备迎接金牛。当道路修通后,秦国乘蜀国没有防备,一举灭了蜀国。

出自《新论》

74、天下无双

【世上独一无二,形容出类拔萃。例﹔这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天下无双。】

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无忌窃得兵符,调动魏军救赵国,战胜了秦国,受到赵国上下的称颂。但他担心魏王追究窃兵符之罪,便移居赵国。定居后,信陵君四处招纳贤士。他听说赵国的毛公﹑薜公素有贤才,便派人去召请,但他们有意回避,不肯来见信陵君。

信陵君打听到毛公藏身于赌徒之中,便亲自秘密地前去察访,终于结识了毛公。后来又打听到薜公藏身于卖酒人家,于是又独自悄悄地到卖酒人家寻访,终于也结识了薜公。

赵惠文王的兄弟平原君对自己的夫人说﹔”以前听说你弟弟信陵君为人出类拔萃,天下无双﹓今天看来,只不过徒有虚名,实际上是个行为荒唐的人﹖”信陵君听到这话后,认为平原君是一个不重才学,只重出身门第的人。后来,在平原君门下的一些人,认为信陵君精神境界高尚,便纷纷辞别了平原君,投奔在信陵君门下。出自《史记》

有始无终的成语故事,又短又好的成语故事(7)

75、退避三舍

【后退三个三十里,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例﹔发生争执时﹐如果双方都有退避三舍的态度﹐冲突就能很快解决。】

晋国的太子重耳逃亡在楚国的时候,楚王待他非常好,帮了他很多忙。有一次楚王问他:”如果你今后回到晋国做了国王,你怎么感谢我?”重耳回答:”那时候如果我们两个国家打仗,我就下令我的军队首先后退三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后来果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出自《战国策》

76、外强中干

【外表强壮,内里虚弱﹓形容表面强大,内部空虚。例﹔这个国家由于片面偏重军事工业﹐整个国民经济并没有牢固的基础﹐所以实际上是外强中*。】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秦穆公领兵攻打晋国,晋惠公率兵抵抗。晋惠公叫人给他的战车套上郑国产的骏马,大臣庆郑劝告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们适应本国的水土,熟悉道路,听从使唤。

如今您却使用外国的马,这种马看起来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打起仗来一紧张,就会乱踢乱叫,不听指挥。到那时候,进退不得,您一定会后悔的。﹖”晋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告。结果,战鼓一响,郑国马就惊慌起来,无法驾驭,战车陷入泥坑,想进不能,要退不得,晋军大败,连晋公也被秦军捉去,当了俘虏。 出自《战国策》

77、完璧归赵

【把璧完好地归还赵国,比喻把原物无损伤地归还本主。例﹔苏军不甘心将东北三省完璧归赵地还给中国政府﹐他们将东北三省的重要工业设备都搬运一空。】

战国时,秦昭襄王听说赵惠文王有一块宝玉,想把它骗取过来,便写信给赵王,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想,送去会受骗﹓不送去又怕秦国进犯赵国。后来,他决定派蔺相如到秦国去献璧,蔺相如到了秦国,当面把宝玉献给秦王,秦王看过之后,又把它交给左右的人看。

蔺相如见秦王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就说玉中有点小毛病,需要指给秦王看,趁机把玉收了回来。蔺相如捧着玉,靠在柱子上,怒冲冲地大声说﹔”赵王派我来时,斋戒了五天才将宝玉交给我。你却这样随便接受它,显然没有交付城池的诚意。

现在我已经把玉收回来了,如果您想强夺,我宁愿把我的头同玉一齐在柱子上碰碎。”秦王怕玉碰碎了,同意齐戒五天再受玉。蔺相如知道秦王不可能交付城池,就趁机派人把玉送回了赵国。 出自《史记》

有始无终的成语故事,又短又好的成语故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