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包括工作总结、 典 型经验、 先进事迹)是应用文中的一个常用文种。 “工作” 体现客观方面, 为被反映者; “总结” 体现主观方面, 是反映者及其结论。 工作,是基础和前提; 总结,是目的和归宿。一篇好的总结,必定是主观和客观的完美结合。 我们在写 总结时,一般会涉及总结层次观点句的提炼问题, 而在提炼总结层次观点句时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句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以……为……” 这种句式。 本文拟就此句式的规范运用谈三点意见。
一、 正确理解“以……为 ……” 的基本词义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 包括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词汇意义是指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的事物、 现象和关系的意义,如“装订成册的著作” 就是“书” 一词所表示的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是指词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 词的语法意义是语言中词的语 法作用通过类聚之后所显示出来的, 所以它是一种更抽象更概括的意义。 如语法中的“名词” 就是对语言中表示客观事物名称的词的一种语言概括, “主语” 就是对名词等某些词类语法作用的一种概括。语言 中的每一个词都处于某种语法关系的类聚和概括之中, 所以每一个词都具有一定的语法意义。 如名词,可作主语、宾语 ……等就是以上“书” 的语法意义。
现就“以……为……” 的基本词义来说:一是词汇意义,二是语法意义。 其词汇意义具有“用(拿、按、认为)……做(是、成为、作为) ……” 的意思, “以” 表示行为的对象, “为” 表示行为的目的。 其语法意义, 主要为介词或动词, 可作状语或谓语, 大多以“以” “为” 这两个介词连用的形式出现。 在总结层 次观点句中运用“以……为 ……” 这种句式, 一般出现在前半句, 如 《××六连党支部 2018 年工作总结》 分“一、基本情况” “二、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三、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2019年工作初步打算” 这四个一级标题,而在“二、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中的二级标题前半部分均运用了“以……为……” 这种句式:
1.以“生命线” 标准为要求, 狠抓政治工作主动;
2. 以应急作战能力为牵引, 狠抓战备工作落实;
3. 以岗位练兵活动为契机, 狠抓军事训练开展;
4.以正规化管理为手段, 狠抓作风纪律养成。
此组观点句中, “以” 后 词语为“‘生命线’ 标准 ” “应急作战能力” “岗位练兵活 动” “正规化管理”,表示行为的对象, 而“为” 后词语是 “要求 ” “牵引 ” “契机 ” “手段”,表示行为的目的, 且都有词汇意义。从这组观点句的语法意义上讲, 每一句既有名词又有动词; 前半部分都运用“以……为……” 这种句式,且为介词结构, 后半部分为述宾结构。 而从每一句的前半部分所表示的词汇意义上看, “以……为……” 具有“用(拿)……做……”, 或“按(根据)……成为(作为) ……”, 或“认为……是……” 等意思;从语法意义上讲, “以……为……” 这种句式, 如把它当作介词结构来看待, 那它就是每一句的句首状语; 如把它看作是述宾结构, “以” 后宾语为“‘生命线’ 标准、 应急作战能力、 岗位练兵活动、 正规化管理”,这些都是名词性词语; “为” 后宾语“要求、 牵引、 契机、 手段” 是名词,其中的“牵引” 虽为动词但具有名词“引线” 或“引擎” 的 意思。
二、 “以……为……” 句式的使用分析“以” “为” 按现代汉语 词性分类主要是介词。 而现在使用的一些介词大多来自于古代汉语的动词, 其中有一部分至今和动词仍未完全分流, 还兼具动介两类词性, 如“在” 作谓语是述宾结构(他在家),作状语或补语是介词结构(他 在家学习、 洒了点儿水在头 上)。值得注意的是,介词的 意义往往比较虚, 动词的意义 则比较实。 如“以” 作介词 :我们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这个“以” 表示按、 按照或根据的意思; “以” 作动词: 我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这个“以” 表示用、 拿的意思 ; 而“为” 作介词:为人民服务, 这个“为” 引进动作的受益者, 表示“替” 或“给” 的意思; “为” 作动词:我为谁,还不是为你,这个“为” 表示做的意思。 下面具体谈一谈 “以……为……” 句式的使用情况, 主要两种形式:
(一)单个“以” 或“为” 的使用形式。 先说“以”:一 为动词。 “用, 拿。 文言词。 以…+动。以合成橡胶代替天然橡胶。“以” 本为动词, 其意义相当于“用”,介词 “以” 正由此义虚化而来。 “以” 最常见的用法是引进凭 借,凭借的范围很广,包括人、事、工具、方式、手段 等。 二为介词。 一表示凭借, 相当于口语里的“用” 或 “拿”, 如“以辩证法去分析事物,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许多成语是按照这种格式构成的, 如“以理服人” 就是用道理来说服别人, “以毒攻毒” 就是拿一种毒来攻治另一种毒; 二表示方式, 相当于 “按” “按照” “根据”, 如 “以五口计算” 就是“按五口 计算”, “以质量高低分级” 是说“按照质量高低分级”; 三表示原因, 相当于“因为、 由于” 或“凭、 靠” 等, 往往 跟“而” 连用, 如“我们以我 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 傲, 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 度而自豪” (《谁是最可爱的 人》),也有“以” 后不用 “而” 的,如“马来西亚以盛产橡胶和锡闻名于世”。 三为连词。 表示目的, 相当于“为了、 为的是”, 可以连接两个动词性成分, 更多是连接分句, 如“我们希望各民主党派 都能注意思想改造,争取和共产党一道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以适应新社会的需要。”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问题》)
再说“为”:一为动词, 原是古代常用词, 现在多用于书面, 如“我一定尽力而为”, 这个“为” 具有“做” 的意思, 多用于四字语;又如“他前年当选为人大代表” “当时的盛况有诗为证”, 这个“为” 具有作为、 算作的意思; 再如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这个“为” 具有“变成、成为” 的意思; 还如“学习期限为三年”, 这个“为” 具有“是” 的意思。 二为介词, 具有 “被” 的意思, 多用于书面, 句式为“为+名+所+动”, 如 “为风雪所阻”。
(二) 成套“以……为……” 介词结构连用形式。 这是由 “以” “为” 两个介词组合而成的连用结构。 这种结构在各种总结中运用得非常广泛, 如 《××部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的主要做法》中三个一级标题的前半部分, 就采用了“以 ……为……” 这样的句式:
1. 坚持以学习教育为基 础, 认真领会精神实质;
2. 坚持以贯彻执行为关 键, 严格规范从政行为;
3. 坚持以加强领导为保 障, 确保要求落到实处。
这组观点句中“以” 的前 面“坚持” 为动词, 若把 “以” “为” 看作是动词, 那 它的宾语为“学习教育” “基础”, “贯彻执行” “关键”, “加强领导” “保障”, 且这个 宾语的词语有多有少; 而 “以” 的宾语少则二三个, 多 则七八个, 甚至更多, 如“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 传普及为重点”。
综上所述, “以” “为” 本为动词, 介词“以” “为” 正由此义虚化而来, 但现仍兼 属动介两类在使用。
三、 重视“以……为……” 句式的个性特点无论什么样的层次观点句, 都会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点。 尤其是总结层次观点句中运用“以……为……” 这种句式, 更会显示出它的个性特点。 当然, 这种个性特点也要尊重句法结构的词语运用规律。 概括地讲, 主要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一)体现词语搭配的合理性, 即既讲线条形式也讲均 衡形式。 总结层次观点句中的 词语组成句法结构是依次接连出现的, 词语的先后出现大多在时间上(口语里)是不重复的, 在空间上(书面语里)是不重叠的, 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分区全面建设科学发展———××军分区党委××××年工作总结》 分“××××年工作的基本情况” “××××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这两大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 即“××××年工作的基本情况” 的一组层次观点句, 运用的就是“以……为……” 这种句式:
1.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为主线的思想政治建设成效明 显;
2.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的战备训练扎实推进;
3.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的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 加强;
4.以帮建活动为载体的民兵基层建设稳步发展;
5.以优化国防环境为目标的国防教育社会化和“双服 务” 活动不断深入;
6.以从严治军为主题的安全稳定工作有效落实;
7.以“双配套” 建设为着眼的后勤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此组观点句中每一个句子中的词语说出来或写出来都是依次排列的。 现拿“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的战备训练扎实推进” 为例, 此句中的 11个 词就是依次排列的:以———军 事———斗 争———准 备———为 ———牵引———的———战备——— 训练———扎实———推进, 这样 一个词挨着一个词挨次出现的形式像一根线, 通常称之为 “线条形式”, 即“线条性”。 这种线条形式, 既讲句法结构的实体长度, 也讲句法结构的节次均衡。 也就是说,一个句法结构的长度是由组成句法结构体的词的数量决定的, 句法结构体的词的数量越多, 则句法结构越长;一个句法结构也不像一根光滑的线条, 而有点像带有节次的竹竿, 是一节一 节组成的, 其内部节与节之间的距离, 有的是等距, 有的不是等距, 但会尽量做到统一匀 称、大致匹配。 例如:
以应急作战能力为牵引, 狠抓战备工作落实;
以岗位练兵活动为契机, 狠抓军事训练开展;
开展岗位练兵, 严格按照 以有效应对重大事变为主要内容的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切 实抓好连队的战备训练工作。
此观点句从使用长度上说, 前面两句用词数量相等且少, 而最后一句用词数量较多。 前两句词少, 句法结构短; 后一句词多, 则句法结构长。 从均衡形式上讲, 前面两句分为两个部分, 后面一分为三个部分, 组合得较为匀称。 如果把这三个句子组合在一 起, 句子长短不一, 就显得不太协调、 匹配, 这是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避免的。
(二)体现成分组合的层次性, 即既讲句法成分也讲语义成分。 在语法结构里, 句法和语义紧密结合、 表里相依。 句法属于表层的结构, 语义属于里层的结构。 语义必须由句法表示, 或者说通过句法映射才能表现于外。 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中的成分, 语义成分是语义结构 (动核结构和名核结 构)中的成分。 句法结构中的 成分主要有主语、 谓语、 宾 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中心语; 而语义结构中动核联系的强制性语义成分———动元有主事 (施事、 经事、 系事、 起 事), 客事 (受事、 成事、 使 事、 涉事、 位事、 止事), 与 事 (当事、 向事、 对事、 替 事、 共事、 比事), 补事和动核联系的非强制性语义成 分———状元有凭事 (工具、 材 料、 方式、 依据), 因事 (原 因、 目的), 境事 (处所、 时 间、 范围、 条件)。 而名核联系的强制性语义成分———名元有领事、 与事和名核联系的非强制性语义成分———定元有限事、 饰事。 因此, 无论是句法结构的成分之间还是语义结构的成分之间, 都是有层次的, 成分与成分不是完全处在同一层面的: 它们有的在同一 层面, 是直接关系; 有的在不同层面的, 是间接关系。 比 如, “2018 年工作的基本情 况” 可作如下切分: “2018 年///工作//的基本/情况”。 这种切分既说明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也说明了语义结构的层次性。 事实上,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是以语义结构的层次性为基础的。 再以“2018 年工作的特点” 为例
在句法 结构层次上, “2018年” (定语)和“工作” (被限饰的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定心关系(偏正关系), 其中“工作” 是中心成分; “2018年工 作” 定语)和“特点” (被 限饰的中心语) 是定心关系 (偏正关系),其中“特点” 是 中心成分。 在语义结构层次上, “2018 年” (限事,即限制成分、非核心成分)和“工作” (被限事, 即被限制成 分、 核心成分)是直接关系, 其中“工作” 是核心成分; “2018 年工作” (限事, 即限 制成分、 非核心成分) 和“特 点” (被限事, 即被限制成 分、 核心成分) 是直接关系,其中“特点” 是核心成分。 语义结构的层次分析表明, 核心成分和非核心成分只是个相对 的概念, 即在某个层次是核心成分, 在另一层次却不一定是 核心成分。
(三) 体现信息交流的双向性, 即既讲已知信息也讲未知信息。 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行为 ,是既涉及发话人又涉及受话人的双向信息交流活动。 如果受话人之前就知道某人或某物的名字、名称,那么在此后的信息交流中这个名字、 名称就是已知信息; 如果受话人不知道某人某物的名字、 名称, 即使在行文或话语中出现这个人或物的具体名字、 名称, 对受话人而言仍是未知信 息。 在一篇总结甚至是在一组 层次观点句中,大都会存在已知信息 (旧信息) 和未知信息 (新信息)。 一般情况下, 传递已知信息 (旧信息)的价值 小, 传递未知信息 (新信息)的价值大。 下面, 我们引用 《着眼安全发展 提高保障能力———空军某军械仓库安全 60 周年先进事迹》 中的五个一级 标题来区分已知信息 (旧信 息) 和未知信息(新信息):
1. 以端正价值追求为根 本, 夯实安全发展思想基础;
2. 以纯洁官兵关系为宗 旨, 营造安全发展良好环境;
3. 以依法从严治军为重 点, 确保安全发展落到实处;
4. 以不断探索创新为动 力, 推动安全发展与时俱进;
5. 以坚持常抓不懈为己任, 促进安全发展持续有效。
此组观点句, 每一句前半 部分都采用“以……为……” 这种句式, 整个句子结构整齐、 声音和谐、 气势贯通、 意义鲜明。 这篇先进事迹的写作者是发话人, 读者为受话人。 受话人对其内容的知晓程度可分为已知信息 (旧信息) 和未知信息 (新信息)。 我们可利 这种已知信息 (旧信息)和未知信息 (新信息)来衡量这篇先进事迹的内容是否有创新, 如果已知信息多, 那证明此内容是旧信息, 受话人相对会比较熟悉; 如果是未知信息多, 那证明此内容是新信息, 受话人就会感觉比较新鲜。 在此, 我们依此标准分析, 此先进事迹的核心是“安全发展”, 从“端正价值追求、 纯洁官兵关系、 依法从严治军、 不断探索创新、 坚持常抓不懈” 等方面抓工作, 看似都是已知信息 (旧信息), 但深入这些已知信 息 (旧信息) 的具体内容中就 可以发现, 其抓工作的方法非 常独特, 成效明显, 可供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
(来源:秘书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