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看淡一切的活法。
古人的佛系生活全都融入在诗词中,一起来看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退步》
所谓忍,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一种大度;退,不是怕而退,而是谦让宽容。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唐·王维《终南别业》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桃花庵歌》节选
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让我们收拢身心,远离一些名利、物质、世俗的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渐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将会更加真率,更为自然!
一别都门三改火,
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
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妙色王求法偈》
平生不修善果,
只爱*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
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偈子
原来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历练,更多感悟。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