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用边际效用规律来论证需求规律,并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建立分配论,把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然后进行经济学分析。
本书共分为六篇。第一篇“导言”介绍了经济学的实质、经济规律、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第二篇“若干经济概念”解释了财富、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收入、资本的概念和内涵;第三篇“论*及其满足”分析了*与活动的等级、消费者需求的等级、*的弹性、立即使用和延缓使用的选择、价值与效用;第四篇“生产要素”论述了土地的肥力、人口的增长、人口质量、财富的增长、工业组织。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包含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资金的投放与分配等。第六篇“国民收入的分配”讲述了分配概论、劳动工资、资本的利息等。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因此,一方面它是一种研究财富的学科;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它是研究人的学科的一个部分。
——马歇尔
9.《歧视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提出“自由市场是消除歧视的途径”
[美] 加里·贝克尔 著加里·贝克尔对于歧视问题产生兴趣,起因是二次大战以来,歧视弱势群体者的议题,其篇幅在美国的报纸所占份量最多,尤其是歧视黑人这种事。这些议题虽然大多数涉及上教堂、上学和投票等非市场的活动,但也相当多的讨论涉及市场,贝克认为,市场歧视不只直接影响经济,间接更波及非市场范畴。
在书中,贝克尔将对歧视的“偏好”引入雇主和雇员的效用函数,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中由于种族、宗教信仰、性别、肤色、社会阶级等形成的歧视的经济结果。作者的观点是,对雇主来说,歧视就是成本,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从利润化出发,雇主会终止此类行为。也就是说,作者认为,自由市场是消除歧视的途径。
10.《有闲阶级论》: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确立了旧制度学派的理论基础
[美] 凡勃伦 著凡勃伦探讨了炫耀性消费的空洞和虚假性,向读者展示了人们在品味、教育、衣着、文化等方面所固守的原则实际上毫无意义。凡勃伦认为,人们之所以固守这些原则,是因为他们相信,真正的成就在于达到某种显赫的财富状态和社会地位。在分析过程中,凡勃伦深入研究了所有权和财产的起源、阶级结构的演进、闲暇时间的出现等问题,显示了他对消费主义现象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在任何现代社会,只要这些职业未出现祭司式的垄断,学者就会不可避免地与金钱上比自己优越的阶级接触。这些上层阶级的高金钱标准渗透到学者阶级中,严格程度几乎丝毫未减;其后果是,在用于炫耀性浪费的物品占比方面,社会上任何其他阶级都无法与学者阶级相匹敌。
——凡勃伦
每日一书
《非传统安全理论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