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的需要信仰吗,一个人没了信仰会怎样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4-12 20:09:25

梁启超说:“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

“正是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把人类历史上自发形态的共产主义信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之成为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人需要信仰

个体需要信仰,社会也需要信仰。一方面因为内心无信仰而产生的精神空虚的苦恼。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信仰的内在约束而导致的一些人的伤天害理的恶行,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个人来说,没有信仰不行;对社会来说, 个别人没有信仰可以,多数人没有信仰不行;对没有信仰的人来说, 短时间可以,长此以往不行。

二、信仰与信念

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上,称之为“信仰” 。“信仰”一词是一个外来语,以前一直被宗教所占有。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普通想法上,称之为“信念”,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的极度相信,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信仰对象分两种形态:一是观念形态,如主张、主义、宗教教义等;二是物象形态,如神仙、魔鬼、伟人、制度等。

信仰不是一般的价值观念认同,而是处于心灵最深层。作出信仰的抉择,某种意义上是孤注一掷。信仰是一个人的需要,而且是根本性的需要。人需要信仰,说到底是为了使生活更有意义。生活是不确定的,信仰让人感到心里踏实。

就信仰者而言,人首先内心里要确信,没有这种确信,标志着没有信仰。同时,内在的确信又会表现为外在行为,仅仅停留在内心而不直接地表现于行为信仰,不是完全的信仰。

三、信仰的选择

信仰有价值取向,能给人一个方向感。信仰力量强大,相当于精神原子弹。信仰有约束作用,可屏蔽一些不良因素。信仰让人境界高,幸福感增加。信仰能团结很多人,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真正的信仰是献身,这终生的事业,是命运的抉择。信仰危机的初期,人们可能觉得一种没有信仰重负的放松,但时间长了,就会感受到无信仰的痛苦。

人选择信仰时,要注意以下要求:一是理性的标准,看信仰是否为已经证实了的科学知识。二是生活的标准,看信仰是让生活更有价值。三是道德的标准,看信仰是否符合人性善良、有利于社会发展。四是心理的标准,看信仰是否会让人形成健康健全的心理状态。

四、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核心结论和价值追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

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信仰已经不再是泛指历史上各种形式的共产主义信仰,而是特指科学共产主义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了。

马克思主义信仰创始人为马克思,它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来自于现实世界,追求的目标是共产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起点。

李大钊再面对敌人的绞刑架时,他曾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解放前,延安是革命的圣地,吸引着四面八方有远大理想的人。当年访问过延安的美国人科林回忆说:“我被共产党人为目标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人们在空气中可以嗅到这种气息。”这种气息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这种信仰催人奋进。

对小平说:我们党有强大的战斗力,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江苏省的张道干,1946年因为党支部遭到敌人破坏失去党籍证明,直到2015年才重新找到入党介绍人,为恢复党籍他等了近70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