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开悟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许多人,包括一些佛教徒,一般是只前两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来教人行善止恶,简单点来说就是“莫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但是……
何为善?何为恶?君不见经常有人抱怨好心办坏事,越帮越忙……
前段时间,影响巨大的“纹身男”被反*事件,行凶者是恶人吗?自然界中,一群狼残忍的捕*一只羊,我们说狼在作恶吗?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并没有丑恶、美善之分,只因在我们起心动念的一瞬间,我们就有了分别相,以我们的知见为标准,将其一分为二,这样的知见,必然会成为我们学佛的认知障碍。
所以我们对佛说的话不能断章取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要站在高处,俯瞰整句话,不能取前两句而仰视。我觉得佛陀想告诉我们的并不是让我们扬善止恶,因为万物都因缘起而生,所谓“冤有头,债有主”,从三世因果上来说,都是业报形成的,不会无断生,也不会无故消。
正因为无所谓善恶,善恶如此难分,所以佛陀才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一个方便法门,依此法门,我们无须分辨,我们心中只有善。这句开悟话的重点在“自净其意”上,这才是佛陀要说的本意。我们知道,佛法讲的是心法,心通则神通,我们所有的“身行”都是“修行”的方便法门,这里的“自净其意”就是对前面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言的,我们要认清善恶的本质,别人于我,打不还口,骂不还手,我心中没有恶,于我就没有善恶之分了,我所有的行为都归之于“善”,当我的境界正真达到了“自净其心”,可称之为“上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此时于心,我已无善恶,善恶相容,即无即有,《道德经》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善恶合而唯一,一曰道,《天道》里面有句话“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可见“佛道”之异曲同工之妙。
《道德经》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相依相生,“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自净其心”的核心就是 “不可思议”,所言所行依“道”而行,依“佛”为。从“道”家说,“自净”即是“道”,心随“道”,“道”即是“心”,“心”即是“道”,道心合一,是谓得道。从“佛”法讲,“即心即佛”,佛是觉醒的人,人是沉睡的佛,让“心”觉醒,心性合一,即是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