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舞狮的来历和传说,舞龙舞狮的由来介绍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5-12 08:20:01

文:萧国健 图:视觉中国

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习俗,象征可驱邪避灾、招祥纳福;并藉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舞龙起源于汉代,最初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之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唐宋间已为逢年过节常见之表演。

舞龙之来历,传谓: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药物未能见效,龙王只得化身成老者,来人间求医。大夫察觉其为龙王,着其变回原形,从其腰间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去毒、敷药后,龙王获完全康复。为答谢治疗之恩,龙王教大夫扎龙舞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后,人们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故每遇干旱,便舞龙祈雨,且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之别。

“龙”为竹、木、纸、布等材料精心扎成。节数不等,龙身通常为九、十一、十三节组成,每节间距约五尺。里面燃有蜡烛者称“龙灯”,不燃蜡烛者叫“布龙”。近年,有的龙身长达五六十米,龙头高达三米,内燃蜡烛百余支,照出五光十色,龙眼则装置大电筒,发射出强烈的光束,威风凛凛,煞为壮观。

舞龙舞狮的来历和传说,舞龙舞狮的由来介绍(1)

2019年台儿庄古城大庙会

舞龙之形式众多,有着重表演“单龙戏珠”、“二龙抢珠”、“老龙盘柱”、“老龙过滩”。较常见的动作有龙漫游、龙摆尾、龙头钻裆子(穿花)、龙飞腾、龙戏球等倒海翻江之气势。

香港不少活动都可欣赏到舞龙,例如:中秋节期间,大坑及薄扶林村皆有舞火龙活动;洪圣诞期间举行的大角咀庙会,有舞夜光龙表演;元朗天后诞期间亦有舞龙及巡游。舞龙时,有一支敲锣打鼓之队伍助兴。

舞狮

“舞狮”亦称“耍狮子”,或称“狮子舞”,为流行之民间体育活动,亦为一种春节之庆典活动,象征驱邪避灾、招祥纳福,以及达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目的。舞狮时,有一支敲锣打鼓之队伍助兴。

“舞狮”传谓始于南北朝。据云: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四六六)五月,交州刺史檀和之奏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使用象军迎战,宋军大败。先锋官宗慤向檀和之献计,以布、麻等做成假狮子,涂上颜色,每狮以二战士披架,埋伏草丛中,并于战场周围布下陷阱。次日,两军交战,宋军放出假狮子,吓得大象掉头逃窜,纷纷落入陷阱中,宋军大获全胜。从此,舞狮便在军队中流行,不久又传入民间。

舞龙舞狮的来历和传说,舞龙舞狮的由来介绍(2)

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在浙江江山举行

另有传说云:汉朝间,波斯进贡狮子,却于宫廷上伤人,结果被*死。太监恐皇帝追究,就剥下狮子皮,由两太监来乔装狮子,在皇帝面前表演,遂成为最早的舞狮活动。

又有说:唐玄宗梦见子民舞动一头狮子助庆,睡醒后命大臣仿制狮子表演,并名为“醒狮”。

另说谓,乾隆游江南时,梦见色彩鲜艳五色圣兽,醒后命人依照其梦中圣兽之动作舞演,遂成为最早之舞狮活动。

又传云,广东某村常有狮子伤人,于是武师教授村民拳技武术,终 制服猛狮。自此,村民便模仿武师教授与狮子格斗之模式演练,遂成舞狮活动。

中国舞狮大致可以分为北狮和南狮。北狮外形与真狮相像,有雄狮、雌狮、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舞狮者全身狮披覆盖,一般两人合舞一狮,只露双脚;舞狮时,一名扮演武士者手持绣球引导,逗引狮子起舞。南方狮子主要在广东流行,造型讲究神似,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纽扣之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全身。舞狮者要使出浑身解数。

舞龙舞狮的来历和传说,舞龙舞狮的由来介绍(3)

山东枣庄:民间艺人在京杭大运河畔敲锣打鼓庆新年

春节舞狮始自明初,据云:时广东佛山地方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以舞狮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怪兽从此销声匿迹。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吉祥之兆,故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灾除害,预报吉祥。

今日,凡是要举行舞狮活动的,都要向警务处申请“舞狮许可证”。根据香港法例,未经许可在公众地方舞狮,可被罚款及监禁。(本文摘自萧国健《香港华人传统文化》)

舞龙舞狮的来历和传说,舞龙舞狮的由来介绍(4)

《香港华人传统文化》

作者:萧国健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