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火把节的起源,火把节的起源简述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5-12 07:57:54

光绪《昆明县志》记载:“汉之时有夷妇阿南,其夫为人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死,国人哀之,因为此会。一云南诏皮罗阁会五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之,遂并其地,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乃以铁钏约夫臂,既往,果被焚,慈善迹钏得夫尸以归,皮罗阁闻其贤欲委擒焉,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路南彝族有这样的传说:以前有个无恶不作的土司,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勇敢的牧羊人扎卡,串连了九十九个村寨的人,准备攻打土司建在山上的城堡。扎卡教人民把羊关在羊厩里,只喂水,不给草吃。七天七夜以后,攻打城堡的时间到了,农民在每只羊角上绑上火把,打开羊厩,擂动战鼓,驱羊前进。饥饿的羊群借助火光向山上猛冲,土司见城堡外一片火海,惊慌失措,起义农民一鼓作气攻下了城堡。[1]从这以后,彝族人民每年在这一天欢度火把节,相传至今。

在火把节盛行的武定、禄劝彝区,有的彝民说:“过火把节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有的说:“不玩火把,庄稼就会被火烧焦,耍火把可将地下的火种引出来。”有的说:“耍火把是为扑灭秧苗的病虫害。”

火把节这一习俗,最早起源于先民对火的原始崇拜,至今仍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1)以火占色,祈年丰收。这方面古籍记载较早,明李中溪《云南通志》载:“六月二十五日,采松明为火炬,照田亩,以火色占农。”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云:“(六月)二十五日,乡民聚火把于田间,和以草杆焚之,以祈丰年。”节日期间,有的彝区要阖村*猪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一彝户要抱一只鸡到田地里去祭“田公地母”;凉山彝族火把节那天,所有在外的人都得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前必须先*一只鸡祭祀祖先,饭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之主点燃用若干苦蒿秆扎成的火把,从屋子的上方顺墙壁照亮每一个角落,口中念道:烧掉一切不吉利之源,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词,然后经过羊圈、牛圈,最后加入村寨的火把行列。(2)祈祷除病免灾,驱逐晦气。彝民认为火炬可以驱灾除邪,故点燃火把后,还要挨家挨户走,边走边往火把上撒松香,人们谓此为“送祟”。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民间有各种生动、美丽的传说。各传说就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镶嵌在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回音壁上,光彩夺目。其中彝区有一个最为典型的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个凶神叫斯热阿比,奉天王之命,经常到人间横征暴敛,敲诈勒索,激起彝族人民的反抗。为了战胜凶神,人们推举英雄阿提拉巴领着大家同凶神作战。他们点燃千万支火把,把通天梯烧毁,断了斯热阿比的退路,经过九天九夜的战斗,终于*死了凶神。凶神被*死的消息传到了天庭,天王大怒,立即撒下“天虫”千千万万,意欲吃绝庄稼,把人民饿死。此时是彝历“虎月”(农历七月),正是洋芋结薯、玉米抽穗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天虫”吃了三天三夜,眼看庄稼毁于一旦。这时彝族人聚集于山头决定“举火把,烧天虫”。于是不分男女老少,人人举火把,三天三夜烧死成千上万的“天虫”,保住了庄稼。可是还有一部分未烧死的天虫,钻进了地下,到第二年“虎月”又钻出来吃庄稼,因此彝族人民又举起火把烧害虫……害虫烧不完,火把举不尽,这样一年一年地传下来,便成了火把节。

禄丰高峰彝族也有关于“火把节”的民间传说,其内容是举起火把,烧死害虫,祈求丰收。每年农历六月正是稻谷抽穗、玉米开花的季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之前,人们把当地称为“火把树”的乔木砍下来,用刀把一头劈成数瓣,然后把松香烧化淋在上面,准备好了火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就集中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一般是在土主庙里),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结束以及火把队伍行走的路线,都由当地推举出来的头领统一安排。在“火把队”出发之前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待时间到了,全村男女老少都高举火把,。人们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念着祭经,祭经的内容大多是消灭害虫,谷物丰收,如:“田头雀莫来,田头雀来格,扭烂雀子嘴;田尾鼠莫来,田尾鼠来格,敲断鼠牙齿;谷丛虫莫钻,谷丛虫钻格,举起火把来,虫遇火把死,谷粒净又净,谷粒饱又饱;银亮小镰刀,开镰割谷子……”等等。田埂上“火把队”像一条蜿蜒爬行的蛇,火把照亮了整个田野,吼声震动天地,气势非常宏大。人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驱赶害虫,祈求丰收,这也就是传说中的“火把节”。

七月火把节的起源,火把节的起源简述(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