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早冰灯作为照明工具在劳动人民之中使用,历史文献上基本没有记载,但冰灯作为艺术品观赏,最早的记录见于唐朝王仁裕所著的《开元天宝遗事》(公元910年左右)。
任仲夷回到家立刻成功制作了一个冰灯,接着又用彩色墨水制成了彩色冰灯,2月3日,任仲夷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正月十五,在兆麟公园搞个冰灯展,就叫冰灯游园会。
4天之后,哈尔滨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在兆麟公园拉开了帷幕,造成了全城的轰动,一时万人空巷。第一天就接待了近5万人,原定为3天的展期3天又延期3天,共接待游人25万,几乎是哈尔滨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猫冬”的人们终于走出家门了,冬天的公园也结束了“半年闲”局面。
任仲夷(右二)参加1963年第一届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
1963年2月7日这一天,是中国第一次出现有组织的冰灯游园活动,开创了现代冰雪文化史的先河,也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诞生埋下了一颗种子。
第二届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的冰雕作品
而第一件冰雕作品的正式出现是在1964年哈尔滨第二届冰灯游园会上。当时,艺术家们决定用松花江天然冰来制作冰灯,不仅克服了用模具装自来水冷冻浪费时间的局限,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冰的透明度,并且首次采用了电灯光源,使哈尔滨冰灯发生了质变,掀开了中国现代冰灯艺术的新篇章。
遗憾的是,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只办了四届就因“文化大革命”中断了。但好在,1979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哈尔滨冰灯再次被点亮了起来。
从1985年开始,在冰灯游园会期间举办的每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上,游客不仅可以参加冰灯游园会,观赏各种冰雕艺术,而且还可以参加松花江冰上的体育活动,坐冰帆、打冰猴、溜冰、观看冬泳比赛和冰上婚礼,参加冰雪节文艺晚会等活动。而到了1999年,第一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才正式开园。也就是说中国的冰雪节,萌芽于1963年第一届冰灯游园会,起始于1985年第一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发扬于1999年第一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